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入秋无事案头偶有纸笔随意辄书如风扫华不伦不理故曰杂题》系列中的第三首。诗中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
“东林咫尺地,陶然四方乐。” 开篇即以“东林”象征隐逸之地,与“陶然”相呼应,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陶然”,源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愉悦。
“却笑柴桑翁,断酒有何恶。” 最后两句则以反问的形式,对传统观念中的禁酒行为提出质疑。这里“柴桑翁”指代的是陶渊明,他以饮酒著称,而诗人却以幽默的语气表示不解,为何要断绝饮酒的乐趣。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传统束缚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轻松诙谐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快乐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束缚的一定程度的反叛。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种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