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黄梦熊

湖山嘉遁谢尘缨,才入中年命忽倾。

旧宅一区犹令子,遗文千首付诸生。

诗名到处人争诵,墓上逢春草又萌。

后死从来未相识,闻风也自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挽诗《挽黄梦熊》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表达了对逝者黄梦熊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黄梦熊生前的生活场景和成就,以及其去世后的影响,展现了其人格魅力与精神价值。

首句“湖山嘉遁谢尘缨”,以“湖山”象征黄梦熊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生活的理想境界。“嘉遁”意为美好的隐逸生活,“谢尘缨”则暗示他放弃了世俗的束缚与纷扰,选择了一种更为自由与超脱的生活方式。

接着,“才入中年命忽倾”一句,透露出黄梦熊英年早逝的悲剧性命运,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逝者的惋惜之情。

“旧宅一区犹令子,遗文千首付诸生”两句,既描述了黄梦熊留下的物质遗产(旧宅)及其对子女的影响,又强调了他的精神财富(遗文)对后世学人的启迪作用。这不仅体现了黄梦熊在学术上的贡献,也彰显了其作为师长的影响力。

“诗名到处人争诵,墓上逢春草又萌”描绘了黄梦熊作品广受赞誉的情景,以及其逝世后墓地春草重生的自然景象,以此象征其精神永存,影响深远。

最后,“后死从来未相识,闻风也自不胜情”表达了即使未曾谋面,后人也因听说黄梦熊的事迹而深感哀痛,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黄梦熊生平事迹的简述,以及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人生价值与追求的思考。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送张世鸿还杭州

酒尽歌停夜静时,醉看明月上花枝。

神交已恨相逢晚,老至方知送别悲。

野店闻鸡舟发早,海天零雨雁来迟。

吴山翠滴西湖水,水远山长不尽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计正言

元夜烧灯送酒频,共怜明发有行人。

情知白首偏伤别,莫信青袍已误身。

归棹溯流溪路狭,东风和雨柳条新。

从今一去相逢少,梦里寻君恐未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沈启南登凤凰台韵

春草萋萋被路生,荒台空有凤凰名。

三山二水固长在,四海一家将再鸣。

津树故迷桃叶渡,江流今避石头城。

谪仙赋后君斯和,落日浮云无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徐宪之选贡入京

朔风吹雪水流澌,岁晏逢人别更悲。

吴会民饥犹病税,洛阳年少正忧时。

徂征渐觉川途异,草对应忘刻漏迟。

自笑临岐空执手,赠君无地觅松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