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计正言

元夜烧灯送酒频,共怜明发有行人。

情知白首偏伤别,莫信青袍已误身。

归棹溯流溪路狭,东风和雨柳条新。

从今一去相逢少,梦里寻君恐未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送计正言》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对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元夜烧灯送酒频,共怜明发有行人”,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背景——元宵佳节,灯火辉煌,人们在欢庆之时也为即将远行的友人准备了酒宴,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

颔联“情知白首偏伤别,莫信青袍已误身”,诗人深知年岁渐长,离别之痛更为深刻,同时也对友人青衫(古代官员的服饰)的处境表示关切,担心其仕途不顺,暗含了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担忧。

颈联“归棹溯流溪路狭,东风和雨柳条新”,描绘了友人归途的艰难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归棹(划船)溯流(逆水而上),溪路狭窄,既表现了归途的不易,也暗示了人生的坎坷。同时,东风和雨中的柳条新绿,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尾联“从今一去相逢少,梦里寻君恐未真”,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与对友情的珍视。从今以后,与友人的相聚将变得稀少,即使在梦中寻找,也可能难以实现。这句诗既是对现实离别的无奈,也是对友情深厚的一种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与珍视。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和沈启南登凤凰台韵

春草萋萋被路生,荒台空有凤凰名。

三山二水固长在,四海一家将再鸣。

津树故迷桃叶渡,江流今避石头城。

谪仙赋后君斯和,落日浮云无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徐宪之选贡入京

朔风吹雪水流澌,岁晏逢人别更悲。

吴会民饥犹病税,洛阳年少正忧时。

徂征渐觉川途异,草对应忘刻漏迟。

自笑临岐空执手,赠君无地觅松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沈履德集古诗韵

休文孙子钱塘住,日日笙歌湖上闻。

花映酒杯邀夜月,山行衣袂湿春云。

逢人倾盖能如故,集古诗成自不群。

知我无聊远相慰,一篇直欲扫千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赠张太守靖之

龙去孤臣泣抱弓,平生心事有谁同。

青春甚惜居闲地,白首相逢在客中。

云气冥冥山寺晚,花时冉冉野亭空。

残衣留取休沽酒,岁暮还堪禦北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