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十九)

多虑凭天遣,深寒到酒消。

掩书吟竟夜,辞客卧终朝。

霜角思江槛,风铃隔丽谯。

向来临眺地,红树一萧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狱中,内心忧虑与外界寒冷交织的情境。首句“多虑凭天遣”,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对命运的无力感。接着,“深寒到酒消”一句,以酒解愁,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和寒冷。

“掩书吟竟夜,辞客卧终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日无所事的状态,通过“掩书”和“卧”这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这里的“竟夜”和“终朝”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心境的沉重。

“霜角思江槛,风铃隔丽谯”,这两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幽远的氛围。霜角(可能是指霜冻中的号角声)唤起了对江边栏杆的思念,而风铃的声音在华丽的城楼间回响,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外界的冷漠。

最后,“向来临眺地,红树一萧萧”,将思绪拉回到曾经临眺的地方,红树在秋风中摇曳,一片萧瑟。这一景象不仅呼应了开头的“多虑”与“深寒”,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哀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身处困境时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外部环境的客观描述,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二十)

举世悲先烈,虚名萃眇身。

局天非一日,画地又何人。

不献邹阳作,终知石父伸。

从来黄与绮,秦汉未称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二十一)

身世犹如昨,风威只觉寒。

数为百日满,序是一年残。

北使归何缓,南音操已阑。

敝衣行卒岁,省事且为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二十二)

春前殇两稚,灾祸不云孤。

岂谓妻孥泪,居然泣老夫。

往来询动履,肥瘦寄衣襦。

会有生还日,张仪舌在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二十三)

一岁聿云暮,万方劳未还。

济师江上戍,转粟雪中山。

身等齐民列,名蠲力役班。

合将经月系,消折半生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