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有鸟思万里,铩羽返故林。

故林堪幽栖,哀鸣非素心。

有鱼随风雷,点额返故池。

故池堪潜伏,变化会有时。

飞鸟与鱼言,不畏图南迟。

但畏榆枋间,腾笑难为辞。

池鱼听垂头,涸辙非今始。

荣枯岂自由,苟得安足齿。

君在蓬蒿生,何如金丸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鸟和鱼的比喻,探讨了自由与命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抉择。

首两句“有鸟思万里,铩羽返故林”,描绘了一只渴望远行的鸟,最终却因翅膀受伤而不得不返回熟悉的家园。这象征着追求梦想与现实限制之间的矛盾,即使心中有万里的梦想,身体或环境的限制也可能迫使我们回归原点。

接着,“故林堪幽栖,哀鸣非素心”表明尽管家园舒适,但内心的哀鸣并非源于对现状的不满,而是对远方梦想的怀念。这里表达了即使在熟悉的地方,内心深处仍可能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有鱼随风雷,点额返故池”与前两句形成对比,描述了一条跟随自然力量(风雷)游动的鱼,最终回到熟悉的池塘。这暗示了鱼虽然经历了外界的冲击,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习惯的环境,象征着无论经历多少波折,总有归宿。

“故池堪潜伏,变化会有时”强调了池塘作为鱼的避风港,同时也暗示了时机的到来,意味着在合适的时刻,鱼可以实现某种转变或成长。

“飞鸟与鱼言,不畏图南迟。但畏榆枋间,腾笑难为辞。”这两句通过飞鸟与鱼的对话,表达了它们对于追求梦想的态度。飞鸟不畏惧梦想实现的延迟,但害怕被困于榆枋(小树)之间,无法展翅高飞。鱼则担心在狭小的池塘中,难以展现其真正的潜力和欢笑。这反映了对自由与广阔天地的向往,以及对限制与束缚的恐惧。

“池鱼听垂头,涸辙非今始。荣枯岂自由,苟得安足齿。”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鱼在池塘中的无奈与困境,即使面对干涸的威胁,也无力改变现状。荣枯的命运并非由自己掌控,苟且偷安或许能暂时缓解痛苦,但长远来看并无意义。

最后,“君在蓬蒿生,何如金丸死。”这句话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宁愿选择一种虽短暂但充满尊严和价值的生活方式,而非在艰难困苦中苟延残喘。它强调了生命质量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更有意义、更自由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鸟和鱼的象征,探讨了个人在面对外部环境与内心追求之间的抉择,以及对自由、梦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56)

周馨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诸生。生于道光六年。深于经学,诗学三唐,擅书艺,工诗词。著有养斋诗文集五卷。邑志传儒林

  • 字:小山
  • 籍贯:顾山

相关古诗词

题二程全书

诗家例不涉儒家,罕数儒珍到齿牙。

我自闲吟消壮志,却因秋实爱春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闻警

屡闻苍赤化沙虫,扰扰红巾到处同。

天险古分南北堑,烽烟今及马牛风。

长城万里当谁坏,坚壁千军将孰雄。

欲脱儒冠从甲胄,羞教苟活众人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涂鸦往日兴如神,浪掷隃糜二十春。

最是吟诗淡生活,不堪惆怅墨磨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逃兵行

朝见逃兵回,暮见逃兵回。

问尔回何为,未言心已摧。

粤西至此几千里,万马渴饮江水来。

时平位尊誇多金,粉饰太平成祸胎。

一朝旌旗黯无色,沙虫猿鹤纷可哀。

将军未有从天下,区区鞭策施驽骀。

归来聊复活妻子,免教骸骨委蒿莱。

我闻此语重叹息,汝辈畏死真奴才。

大汉讵无飞将在,父老群思为筑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