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道源书院谒濂溪祠

百家骋异说,圣道汨其真。

运极理必反,光岳生斯人。

手探阖辟枢,示我动静根。

绝绪既有授,再见宣人文。

二贤韡华萼,中州仪凤麟。

遂开濂洛流,远接洙泗津。

大哉作圣功,叠叠光后尘。

我昔披图书,玩读忘苦辛。

微言冀可会,弱质惭弗振。

况经讲道邦,仰止希先民。

其如睹光霁,众草閒庭春。

晨兴策我马,迟暮膏吾轮。

逸轨尚可驾,敢云替斯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过道源书院谒濂溪祠》描绘了对古代圣贤之道的崇敬与追求。首句“百家骋异说,圣道汨其真”反映了当时学术纷争中对圣人之道的偏离,而“运极理必反,光岳生斯人”则表达了对圣人出世的期待,认为在混乱中将诞生揭示真理的人。接下来,诗人赞美了圣人的智慧和教导,如“手探阖辟枢,示我动静根”,并提及圣人之道的传承,“绝绪既有授,再见宣人文”。

诗中将两位贤者比作“二贤韡华萼,中州仪凤麟”,象征他们的道德光辉如同凤凰和麒麟,引领着儒家学派的发展,即“遂开濂洛流,远接洙泗津”。诗人感叹自己未能深入领会圣贤之学,但仍然怀揣敬仰,表示即使在学术环境中也要努力学习,“晨兴策我马,迟暮膏吾轮”,表明他对求知的执着。

最后两句“逸轨尚可驾,敢云替斯勤”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决心继续追求圣贤之道的决心,即使道路崎岖,也决不放弃。整首诗充满了对圣人智慧的敬仰和自我鞭策的精神。

收录诗词(484)

王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移豫章高士亭址下寄新喻文学潘时彦

云水极杳霭,一棹东南归。

青林相掩映,白鸟烟中飞。

新蒲乍隐舟,漫流侵夕矶。

偶寻高士宅,忽怅故人违。

摇曳鸣玉琴,谁云出处非。

明发引前望,五老收阴霏。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送林大全赴天台县幕

枳棘宿鸾凤,百里淹骅骝。

郎官古犹薄,况秉帷幄筹。

君如红莲花,艳色閒且幽。

芳馨当自扬,岂值浊水流。

纫兰世方敦,服艾众所羞。

匪无太华仙,置尔玉井头。

去去但自保,毋以增烦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幽中送张用刚还晋安

海水天际落,北风捲蓬根。

愁烟结远思,薄暮空纷纷。

京洛子不留,驱车出都门。

离筵枫叶下,客路远声闻。

借问此日还,何时鸥鹭群。

舟移九曲棹,树隐重关云。

笑我鸾鹤姿,久闭樊笼春。

烟霞有归梦,为尔飞吟魂。

形式: 古风

古别离

将军嫖姚北伐时,汉兵五道同出师。

使者三河募豪杰,材官半是幽并儿。

雁门燕郊一丈雪,交河蹴踏层冰裂。

鸟旆遥翻青海云,蛇弓乱射阴山月。

青海阴山若个边,芳闺桃李为谁妍。

三年玉箸频啼处,万里金钲尚未旋。

机中锦字织成久,漫诉相思别离后。

鸳被春来夜梦多,龙沙秋尽寒川走。

飞书昨夜入咸阳,诏更徵兵屯朔方。

苦战匈奴围未解,铁衣著尽边庭霜。

边庭风霜那可度,望断关山不知处。

衣冠讵惜鸾带赊,楼高枉盼鸿音暮。

自古封侯燕颔身,肯思中妇凤楼尘。

但令疏勒风烟扫,丼作阳台云雨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