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席上送少游之金陵

相逢未几还相别,此恨难同。

细雨蒙蒙,一片离愁醉眼中。

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

满袂仙风,空托双凫作信鸿。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翻译

我们刚刚相遇又要分别,这遗憾难以一同承受。
细雨纷纷,离别的愁绪弥漫在醉眼中。
明天的路途遥在云霄之外,想再见却无从寻觅。
衣袖中满载着仙子般的风姿,只能空托野鸭作为传信的鸿雁。

注释

相逢:相遇。
未几:不久。
还:又。
相别:分别。
此恨:这种遗憾。
难同:难以共同承受。
细雨:小雨。
蒙蒙:迷蒙。
离愁:离别之愁。
醉眼:醉酒后的眼睛。
明朝:明天。
去路:前方的道路。
云霄外:遥远的天边。
欲见:想要相见。
无从:无法找到。
满袂:满袖。
仙风:如仙子般的风采。
空托:徒然寄托。
双凫:两只野鸭。
信鸿:传递信息的信使(此处指野鸭)。

鉴赏

这首词是北宋时期诗人李之仪的作品,名为《采桑子·席上送少游之金陵》。从词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相逢未几还相别,此恨难同" 一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短暂相聚后又不得不分离的情感,这种愁绪难以与他人共鸣。

"细雨蒙蒙,一片离愁醉眼中" 这两句描绘出一幅细雨绵绵、湿润心灵的画面。诗人在细雨之中,心中的离愁如同醉酒一般弥漫,让人的视线都变得朦胧。

"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 这句话传达了对远去朋友的思念之情,虽然明日友人将踏上归途,但因距离遥远而无法相见,这种无力感让人心生苦楚。

最后两句 "满袂仙风,空托双凫作信鸿" 则是诗人在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虽然两人要分隔两地,但诗人愿借助着双凫(传说中能传递信息的鸟)来传送自己的心意,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留恋。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细雨、离愁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远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雨中花令(其一)

休把身心撋就。著便醉人如酒。

富贵功名虽有味,毕竟因谁守。看取刀头切藕。

厚薄都随他手。趁取日中归去好,□莫待、黄昏后。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雨中花令(其二)王德循东斋瑞香花

点缀叶间如绣。开傍小春时候。

莫把幽兰容易比,都占尽、人间秀。信是眼前稀有。

消得千钟美酒。只有些儿堪恨处,管不似、人长久。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

小篷又泛曾行路,这身世、如何去。

去了还来知几度。

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

夕阳杳杳还催暮,练净空吟谢郎句。

试祷波神应见许,帆开风转,事谐心遂,直到明年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其二)病中存之以长短句见调,因次其韵

病里不知春早晚,惊心绿暗红稀。

起来初试薄罗衣。多情海燕,还傍旧梁飞。

瘦损休文谁记得,空将销臂频围。

眼前都是去年时。不堪追想,魂断画楼西。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