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香庵恬上人

门掩天香竹树丛,了无尘翳此心同。

东林社散图空在,南国山多梦不通。

白草秋閒支遁马,黄沙春断子卿鸿。

思君记得逢君处,一片归云海树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白珽所作,名为《寄天香庵恬上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佛家清净之境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情思念。

“门掩天香竹树丛,了无尘翳此心同。”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寺庙景象,天香庵被竹树环绕,门扉紧闭,远离尘世的喧嚣,作者的心灵与这片清净之地相通。

“东林社散图空在,南国山多梦不通。” 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所处之地的遥寄之情。东林社是宋代诗人苏轼曾居住的地方,这里提及可能是为了借用其文化象征意义,表示对知识与友谊的珍视。而“南国山多梦不通”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深,虽然山水相隔,但心灵上的沟通永存。

“白草秋閒支遁马,黄沙春断子卿鸿。”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白草和黄沙都是边塞的景象,作者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思君记得逢君处,一片归云海树空。” 这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之表达。尽管身在异乡,但每当想起朋友时,心中就会浮现出他们相遇的地方,那一片归云,就如同作者的心境,自由而又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佛理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68)

白珽(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 字:廷玉
  • 籍贯:元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48—1328

相关古诗词

清和

白苧渐相便,因知物候迁。

空山一雨后,小槛绿阴前。

莺在留春思,人幽减昼眠。

此时风日好,元不似梅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游宜兴张公洞

天开福地据雄尊,果老张公几代孙。

一窍通天才直上,千崖转石已平吞。

山头白鹤来无影,石上青骡去有痕。

我欲放身如脱屣,仙凡一辙隔重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湖楼玩雪

上湖十里捲帘中,幻出瑶华第一宫。

山势蹴天银作浪,柳行扑地玉为虹。

渔蓑鹤氅同为我,爵舌羊羔不负公。

明日凤池朝退蚤,一鞭曾约试吟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如镜净讲师房

娱老林房世路赊,尘埃飞不到袈裟。

西湖草木虽同土,北寺烟霞自一家。

静敞白间翻贝叶,閒输赤仄养椒花。

鉴光炯炯辉今古,身后何须用五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