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桃花示俞秀老

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

枝柯蔫绵花烂熳,美锦千两敷亭皋。

晴沟涨春绿周遭,俯视红影移渔舠。

山前邂逅武陵客,水际彷佛秦人逃。

攀条弄芳畏晼晚,已见黍雪盘中毛。

仙人爱杏令虎守,百年终属樵苏手。

我衰此果复易朽,虫来食根那得久。

瑶池绀绝谁见有,更值花时且追酒。

君能酩酊相随否。

形式: 古风

翻译

房子南边和北边都种满了桃树,春风一吹就长到几尺高。
树枝柔软,花朵盛开,就像美丽的锦缎铺满了岸边。
晴天时,沟渠里的春水上涨,映照出红色的倒影在渔舟上摇曳。
山前偶遇像是武陵渔人的客人,水边仿佛看到秦朝人逃离的景象。
我攀着枝条欣赏芬芳,唯恐夜幕降临,那时果实已如小米般粗糙。
仙人喜爱杏花,让猛虎守护,但最终百年后还是会被樵夫砍伐。
我老矣,这果实又容易腐烂,虫害侵蚀根部,哪能长久留存。
那瑶池般的仙境难以再见,趁着花开时节,不如饮酒作乐。
你能否与我一同沉醉其中?

注释

东风:春风。
烂熳:繁盛、绚丽。
亭皋:水边的平地。
渔舠:小渔船。
晼晚:傍晚、黄昏。
黍雪:比喻衰老,如小米般细小的白发。
樵苏:打柴和割草,代指普通人。
虫来食根:虫害侵蚀根部。
瑶池:神话中的仙境,这里形容极美的地方。
追酒:饮酒。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移桃花示俞秀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的开篇“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描绘了一幅桃树随风而起的繁盛景象,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迅速长成,这是生机勃勃、生命力强大的写照。

接着,“枝柯蔫绵花烂熳,美锦千两敷亭皋。”这里通过对桃花盛开的形容,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枝柯"指的是树枝间错综复杂的结构,而"花烂熳"则是桃花盛放如同锦缎一样华丽。

在“晴沟涨春绿周遭,俯视红影移渔舠。”这几句中,诗人描写了一个宁静的春日景象,阳光灿烂,溪流泛滥,桃花的倒影映照在水面上,让人感到一派生机。

“山前邂逅武陵客,水际彷佛秦人逃。”诗人此处借用历史典故,提及古代的避难之士,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无常、人生漂泊的感慨。

随后,“攀条弄芳畏晼晚,已见黍雪盘中毛。”这几句诗表现了作者对桃花容易凋零的担忧,以及对时光易逝的哀叹。"黍雪"指的是桃花盛放时带有的一种白色绒状物,很脆弱。

“仙人爱杏令虎守,百年终属樵苏手。”这里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永恒之美的向往,借助神话中的元素来强调这种美好不易得到且难以长久保持。

最后,“我衰此果复易朽,虫来食根那得久。瑶池绀绝谁见有, 更值花时且追酒。”诗人通过对桃树易于腐烂和被虫蚁啃食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无常的感慨,并在此基础上发出珍惜时光、及时行乐的呼吁。

全诗通过对桃花生长、盛放与凋零的描述,以及借助历史典故和神话元素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美好与易逝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跃马泉

古水缩蛟螭,憎山欲隳突。

山祇来伐之,半岭跳齧膝。

玉珂鸣塞空,组练光照日。

崩腾赴不测,一陷常万匹。

神战异人间,千秋为倏忽。

泉旁往来客,夜寄幽人室。

但听鸣萧萧,何由见神物。

形式: 古风

骐骥在霜野

骐骥在霜野,低徊向衰草。

入枥闻秋风,悲鸣思长道。

黄金作鞭辔,粲粲空外好。

人生贵得意,不必恨枯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黄菊有至性

团团城上日,秋至少光辉。

积阴欲滔天,况乃草木微。

黄菊有至性,孤芳犯群威。

采采霜露閒,亦足慰朝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寓言九首(其九)

猛虎卧草间,群鸟从噪之。

万物忌强梁,宁独以其私。

虎终机械得,鸟亦弹丸随。

山鸡不忤物,默与凤凰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