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栽培。
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
这首诗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的《游瑞华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沉思考。
首联“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栽培。”开篇即展现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决意不回头,对生命充满感激之情。这里的“荷栽培”既指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培养,也暗含着对命运的接受与感恩。
颔联“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诗人自省在最佳时机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才能,治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也显得不足。这句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去表现的反思与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颈联“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诗人强调个人虽可能遭遇挫折,但只要能为民众带来利益,就不在乎个人的得失。同时,他立志于国家治理,决心不因一时挫败而放弃理想。
尾联“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诗人以“中流砥柱”自比,表示自己如同屹立于激流中的砥柱,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不仅是对自身坚韧意志的肯定,也是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王守仁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详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古道当长阪,肩舆入暮天。
苍茫闻驿鼓,冷落见炊烟。
冻烛寒无焰,泥炉湿未燃。
正思江槛外,閒却钓鱼船。
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晓生。
野塘冰转绿,江寺雪消晴。
农事占泥犊,羁怀听谷莺。
故山梅正发,谁寄欲归情?
行台依独寺,僧屋自成邻。
殿古凝残雪,墙低入早春。
巷泥晴淖马,檐日暖堪人。
雪散小岩碧,松梢挂月新。
修程动百里,往往饷僧居。
佛鼓迎官急,禅床为客虚。
桃花成井落,云水接郊墟。
不觉泥尘涩,看山兴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