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晓生。
野塘冰转绿,江寺雪消晴。
农事占泥犊,羁怀听谷莺。
故山梅正发,谁寄欲归情?
这首诗描绘了从冬至春转换的景象与感受。首联“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晓生”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冬末的寒冷与春初的生机进行对比,展现了时间流转的自然之美。接着,“野塘冰转绿,江寺雪消晴”两句,通过“冰转绿”和“雪消晴”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仿佛冬日的严寒已被春风吹散,万物复苏。
“农事占泥犊,羁怀听谷莺”则将视角转向人间,通过农民观察泥土中的小牛犊来预判农事,以及诗人静听山谷中黄莺的啼鸣,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切关注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这两句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最后,“故山梅正发,谁寄欲归情?”以梅花盛开的景象作为结尾,既是对春天到来的庆祝,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欲归情”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回归的情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艺术魅力。
不详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行台依独寺,僧屋自成邻。
殿古凝残雪,墙低入早春。
巷泥晴淖马,檐日暖堪人。
雪散小岩碧,松梢挂月新。
修程动百里,往往饷僧居。
佛鼓迎官急,禅床为客虚。
桃花成井落,云水接郊墟。
不觉泥尘涩,看山兴有馀。
山行初试裌衣轻,脚软黄尘石路生。
一夜洞云眠未足,湖风吹月渡溪清。
水边杨柳覆茅楹,饮马春流更一登。
坐久逐忘归路夕,溪云正泻春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