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魏文贞公宅

蟪蛄宁与雪霜期,贤哲难教俗士知。

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蟪蛄怎能与寒冬酷暑共度,贤明的人难以被世俗之人理解。
在那可悲的贞观盛世之后,连上天也不愿留住像封德彝这样的人才。

注释

蟪蛄:蝉的一种,生命周期很短,通常不到一年。
宁:岂能,怎能。
雪霜期:寒冬酷暑。
贤哲:有才德的人。
俗士:庸俗之人。
可怜:可悲,令人惋惜。
贞观: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太平:安定繁荣的时代。
天且不留:上天也不愿挽留。
封德彝:唐代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名为《过魏文贞公宅》。从这四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去历史的回顾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蟪蛄宁与雪霜期”,蟪蛄是一种昆虫,它在严寒的冬天依然能够安然自得,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这里的“宁与雪霜期”则表达了诗人对那种即便是在艰难困苦中也能保持本色的品格的赞赏。

“贤哲难教俗士知”,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上一句的意思,指出那些贤明和智慧的人,往往难以被普通百姓所理解。这里的“难教”可能包含着一种时代的无奈感。

接下来的两句“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则是对历史的某种反思。“贞观”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这是一个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大好时期。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盛世之后,天道也不保留那些有德行的人物。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英雄人物难以长久存在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四句话通过对蟪蛄坚韧品质的赞赏,对贤哲之人难以被世俗理解的叹息,以及对历史变迁和英雄不再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察力和独到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二)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兵部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偶发狂言惊满坐,三重粉面一时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