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杂诗十八首(其三)

秋气已如此,归期竟寂寥。

国觞何处酹,乡泪暗中消。

觅食艰梁稻,看人揠豆苗。

荒山愁足茧,农圃坐相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秋日景色时的思乡之情与对生活的感慨。首句“秋气已如此,归期竟寂寥”直接点明了季节与情感的关联,秋风萧瑟,引发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但归期未定,内心充满了寂寥与无奈。接下来,“国觞何处酹,乡泪暗中消”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思考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是通过祭奠的方式寄托哀思,还是在暗自流泪中寻求慰藉。

“觅食艰梁稻,看人揠豆苗”则转向了对生活现状的描述,通过“觅食”的艰难和“豆苗”的生长,反映了生活的不易与希望并存的景象。这里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蕴含着对他人生活的观察与理解。

最后,“荒山愁足茧,农圃坐相邀”两句将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荒山上的茧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束缚,而“农圃坐相邀”则可能暗示着与同乡的相聚,虽然生活困苦,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共处,为这份寂寥与愁绪带来了一丝暖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清代文人在异乡漂泊时复杂的心境与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386)

曾习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平谷杂诗十八首(其四)

露下星初晚,香消夜若何。

小姑怜月姐,老妪拜风婆。

瓜果唐年旧,餦餭汉制多。

殊乡风土记,他日说经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平谷杂诗十八首(其五)

斗俊五陵侠,防秋三辅豪。

明童珠络索,姹女紫丝绦。

相许曾无吝,同仇肯念劳。

幽闺亦清绝,临夜绣弓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平谷杂诗十八首(其六)

秋色美无度,相携过石桥。

水花明岸脚,霜叶下亭椒。

幽览殊未已,佳人不可招。

空庭还独步,何以慰迢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平谷杂诗十八首(其七)

七十盘山寺,伽蓝半忘名。

行宫摇落后,羁客去来情。

玉辇埋荒草,金轮迫上清。

乾隆朝士尽,空望月华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