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俯仰天地间,纷纷尘垢耳。
市井与山林,累人均一体。
有真故有妄,无彼那取此。
谓是为尘外,政应在尘里。
凭师一埽空,六尘不用洗。
渊默即雷声,万川同一水。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与内心的澄明智慧。
首句“俯仰天地间,纷纷尘垢耳。”以宏大的视角将天地万物尽收眼底,同时感受到尘世间种种杂事如同纷飞的尘埃充塞着耳目。这里,“俯仰”表现了诗人观察世界的全面与深度。
接下来的“市井与山林,累人均一体。”则揭示了一种平等看待世间万象的心态,无论是喧嚣的市井还是静谧的山林,都同存于这个广袤无边的世界之中,并且每个人都在这个体系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有真故有妄, 无彼那取此。”诗人以一种哲学的思考方式探讨到了真与假、是非对错之间的界限,同时也表达了一个道理:不必过于计较外界的是非,只需取其精华。
紧接着,“谓是为尘外,政应在尘里。”则是诗人基于前述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虽然追求超脱世俗,但实质的治理与作为仍然应该扎根于现实世界之中。这一观点既体现了出世间思想,又不失为入世间的责任感。
“凭师一埽空,六尘不用洗。”这里,“凭师”指的是借助智慧和修养,一埽空则是清扫心灵之尘埃。六尘通常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感觉器官所接触到的外部世界的种种现象,但诗人却说不必用洗涤的心态去面对它们,反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内心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渊默即雷声,万川同一水。”渊默暗喻深沉的智慧与宁静,而“即雷声”则是指这种智慧能在瞬间如雷鸣响般爆发。万川即无数河流,而“同一水”则象征着所有的河流最终都汇入同一个海洋,寓意着宇宙万物的统一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世界与自我的深刻理解,以及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寻找精神超脱之路的智慧。
不详
君不见晋阳作垣期自固,中藏荻蒿劲箘簬。
知音会遇张孟谈,安赵有才终一顾。
人生会遇自有时,两股何须欲置锥。
快将好景供诗酒,嗟嗟戚戚非男儿。
豪华相陵豆粥石,坐上珊瑚碎三尺。
那知萧条洙泗间,灶火不星连七日。
我生不复饯文穷,醉眼从来四海空。
一饱便令百忧失,三合红陈等万钟。
君家况有柳枝弱,客恶不容主人恶。
造门果腹姑置之,杜陵寒眼凭君廓。
短檠对君同泮水,齑盐不给穷吞纸。
君今载纸连数艘,贫富相悬九万里。
崇宁政事先方田,纷纷讼牒乱云烟。
祗今列屋饱虫蠹,官折羊酒寿高年。
夫子谈笑收馀庆,不复尘埃生釜甑。
便当痛饮天津桥,一网尽呼天下俊。
一天梅雨乱缤纷,二陆超然乐事并。
师命炙牛携越妥,相如涤器对文君。
闭门嗟我如孙敬,载酒谁人过子云。
窥窦有心公肯否,要将文字杂红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