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雅的生活画卷。首联“草堂背郭瞰湖阴,石径苔痕雨后深”以简练之笔勾勒出草堂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氛围,背靠城郭,俯瞰湖水,一条雨后的石径上长满苔痕,静谧而幽深,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颔联“犬识邻僧谙饲饭,鹤迎仙客惯听琴”则通过动物的视角,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生活的和谐与自然。犬识得邻近僧人的习惯,主动迎接并熟悉地喂食;鹤则习惯于聆听仙客的琴声,两者皆与人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所追求的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颈联“相如去国徒空壁,广受归乡有赐金”运用典故,借司马相如与广受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出仕与归隐之间复杂情感的思考。相如虽有名士之才却空有壁上之名,广受则在归乡时得到赏赐,两相对比,暗含对人生选择的感慨。
尾联“办取酒船三百斛,醉歌赢得雪盈簪”则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诗人想象着准备一艘能装载三百斛酒的船只,畅饮至醉,以歌声赢得满头白发,既是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年华老去的无奈接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