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萃清阁

南柯一梦还,不待黄粱熟。

脱身解印绶,矫迹回林麓。

珂声绕危磴,旆影照飞瀑。

殷殷倚岩峰,艳艳穿篱菊。

佛宫古藏胜,释子出迎肃。

轩盈架碧崖,钟磬响虚谷。

好鸟献晴语,幽兰吐寒馥。

少焉耻奔竞,老矣厌羁束。

游宦非养高,勇归乃知足。

啸里藏至音,琴中隐真曲。

注目久无言,呼童取醴醁。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柯一梦醒来时,黄粱还未煮熟。
卸下官职和印信,回归山林小路。
玉珂声在陡峭石阶回荡,旗帜倒映飞瀑之上。
山岩间回响着菊花的鲜艳色彩。
古老的佛寺藏着胜景,僧人恭敬迎接。
书架满是翠绿的崖壁,钟磬声在空谷回荡。
鸟儿献上晴朗的歌声,幽兰散发出清冷的香气。
渐渐地,我羞于世俗的竞争,年老后厌倦了束缚。
做官并非为了高尚,勇敢回家才知满足。
啸声中隐藏着深沉的旋律,琴音中蕴含着真实的曲调。
长久凝视,无言以对,唤童子取来美酒。

注释

南柯:比喻虚幻的梦境。
黄粱:古代一种谷物,比喻短暂的富贵。
印绶:古代官员的印信和系印的丝带,象征官职。
矫迹:改变踪迹,此处指回归自然。
珂声:玉饰的马铃声。
轩盈:书架满当,形容书籍丰富。
醴醁:美酒。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萃清阁》,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处励之手。这是一首表达归隐田园生活情趣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南柯一梦还,不待黄粱熟。" 这两句开篇便以南柯(即《庄子》中的“大梦)”比喻世间一切如梦,表明诗人对于功名利禄已经心灰意冷,而选择了归隐山林的生活。

"脱身解印绶,矫迹回林麓。" 这两句描写诗人摆脱尘俗羁绊,将自己的足迹留在林间,进一步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 "珂声绕危磴,旆影照飞瀑。殷殷倚岩峰,艳艳穿篱菊。" 描写了诗人在山中所见到的景象,如同珠玉般的溪流声音缭绕在险峻的石壁间,旗帜的影子映照在飞瀑之上,以及岩峰旁边茂盛的菊花,都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美好情境。

"佛宫古藏胜,释子出迎肃。轩盈架碧崖,钟磬响虚谷。" 这几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偶遇古老佛寺的情景,以及那里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环境的细节刻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诗中后半部分 "好鸟献晴语,幽兰吐寒馥。少焉耻奔竞,老矣厌羁束。" 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物的观察,以及对年轻时的忙碌生活的反思与批判。

"游宦非养高,勇归乃知足。啸里藏至音,琴中隐真曲。" 这几句则表明了诗人的心境转变,他认为在外奔波并不等同于修身养性,只有勇敢地选择归隐,才能真正体会到满足与自足的生活。而最后一句 "啸里藏至音,琴中隐真曲" 则象征着诗人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操。

结尾部分 "注目久无言,呼童取醴醁。" 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需多言,只是偶尔吩咐童仆去取一些美酒,以此来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

李处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深静堂

渡水穿云特地来,虚堂深静绝尘埃。

泉流舍下蒲萄色,山作人间翡翠堆。

解箨娟娟新竹长,弄香细细杂花开。

重惟胜饯难为咏,况我初无锦绣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三姑石

风舞芳林鬓脚垂,朝云行雨湿仙衣。

不知当日缘何事,化石山头更不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大隐屏

高峰崛起翠微屏,何事呼为大隐名。

自是市朝人不到,非关洞户锁峥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仙迹岩

当时天姥立溪边,石上遗踪见宛然。

笑杀茂陵缑氏迹,只凭方士口中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