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慈宪肃皇太后挽辞(其一)

懿范存遗诏,香尘守浣衣。

中天扶日上,西邸引龙归。

方慰人寰望,那知辇路非。

仁恩和夜月,千古在慈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挽辞以哀悼的基调,表达了对钦慈宪肃皇太后的深切怀念与敬仰。首句“懿范存遗诏”,赞颂了皇太后遗留下的高尚典范与教诲,暗示其道德风范深远影响后世。接着“香尘守浣衣”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将皇太后的逝世比作香尘覆盖于浣洗衣物之上,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地描绘了其离世的场景。

“中天扶日上,西邸引龙归”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中天扶日上,象征皇太后如同太阳般照亮人间,引领国家前进;西邸引龙归,则暗指皇太后引导着国家的未来,如同龙引领着国家的兴盛。这两句不仅赞美了皇太后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也寄托了人们对她的无限怀念与敬仰之情。

“方慰人寰望,那知辇路非”则表达了人们对皇太后逝世的震惊与惋惜,原本以为她会继续为人民带来安慰与希望,却没想到她已经离开了人世。这句中的“辇路非”暗示了皇太后逝世的事实,使得整个挽辞充满了悲痛与不舍的情绪。

最后,“仁恩和夜月,千古在慈闱”两句,以夜月比喻皇太后的仁爱与恩泽,如同永恒的月光,照耀着人们的心灵,即使在千年之后,她的仁慈与母爱仍将在人们心中永存。这一结尾不仅升华了主题,也表达了对皇太后无尽的怀念与崇敬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钦慈宪肃皇太后的崇高评价与深切怀念,是宋朝文学中悼念皇室成员的佳作之一。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钦慈宪肃皇太后挽辞(其二)

相门阴德远,天妹俪周文。

还政前期速,求贤内助勤。

仙丹犹访道,金阙已乘云。

紫极空回首,虞号惨日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钦慈宪肃皇太后挽辞(其三)

听断帘方捲,遗留事已传。

继承知有后,建立许谁先。

救弊趋中道,论功列上仙。

九重空怨慕,霜露凤台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钦慈皇后挽辞(其一)

梦中怀日有谁知,莫恨真人下降迟。

会合裕陵同祔处,因缘潜邸独飞时。

九霄重引真仙仗,四海初传大母仪。

怅望凤台山下去,东郊无计上金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钦慈皇后挽辞(其二)

平日未沾天下养,芳春先弃域中游。

昔从内令任思顺,今起东?舜解忧。

衣在果闻成赭色,书存尤喜见银钩。

懿围故事谁攀得,再幸仁皇御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