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西岸行万山中

积土如穹庐,叠石如夏屋。

落日如车轮,奔驰入荒谷。

风含万里声,草无一寸绿。

人言开辟时,地水相抵触。

至今水裂痕,纵横贯山腹。

山腹俯千寻,其下窈而曲。

当年海底形,一一森在目。

昆崙西来脉,矫若龙蛇伏。

积气尽东趋,尾闾成大陆。

神功不到处,留此鸿荒局。

八月雪花飞,高峰削寒玉。

盘天入泱莽,度地有盈缩。

欲穷变化根,心远境转促。

翻羡北窗人,卧游一丘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西岸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地质历史,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积土如穹庐,叠石如夏屋”以“穹庐”和“夏屋”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峦起伏的景象,如同巨大的帐篷和高耸的房屋,展现出山脉的雄伟壮观。接着,“落日如车轮,奔驰入荒谷”则将落日比作疾驰的车轮,生动地表现了夕阳西下时分,光线与大地的动态美,以及山谷的辽阔与深远。

“风含万里声,草无一寸绿”两句,通过风声与草色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风声悠长,仿佛能传遍万里,而草色却因季节或环境因素显得不那么鲜活,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人言开辟时,地水相抵触。至今水裂痕,纵横贯山腹。”这里引用了古代关于天地开辟的传说,描述了地壳运动和水流侵蚀的力量,使得山体内部留下了裂痕,揭示了自然界的强大与神秘。

“山腹俯千寻,其下窈而曲。当年海底形,一一森在目。”进一步描绘了山腹的深度与曲折,仿佛可以看到亿万年前海底的景象,充满了对地质历史的遐想与敬畏。

“昆仑西来脉,矫若龙蛇伏。积气尽东趋,尾闾成大陆。”将昆仑山脉比作蜿蜒的龙蛇,形象地展示了山脉的走向和地形特征。同时,通过“积气尽东趋,尾闾成大陆”,描绘了大气流动和水系分布的规律,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神功不到处,留此鸿荒局。”表达了对自然力量之神奇与未被完全理解之处的感慨,强调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最后,“八月雪花飞,高峰削寒玉。盘天入泱莽,度地有盈缩。”描绘了冬季山峰上的雪景,以及天空与大地之间的广阔与变化,进一步强化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多变。

“欲穷变化根,心远境转促。翻羡北窗人,卧游一丘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心灵远离尘嚣的地方,就能领略到自然之美,不需要亲临其境也能获得满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咸水河

入谷复出谷,我行咸水河。

白日寒悄悄,病树犹婆娑。

生存竞枝叶,人老当如何。

高原无定形,绉叠如涛波。

洪荒一片土,风日能消磨。

遥峰匿光影,薄暮愁山阿。

时艰付悠缪,行役怀坎轲。

触感适然止,虑远伤心多。

君听牧羊儿,高唱伊凉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壬子元旦(其一)

烛烬千家晓,悲欢又一时。

人迎新岁日,春入未花枝。

论世含醒醉,编年有信疑。

生存聊复尔,庭鹊冷相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壬子元旦(其二)

念念皆成劫,生生各有因。

一年更始日,双鬓暂时人。

猿鹤哀同调,沧桑幻早春。

风轮弹指转,何处觅酸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述哀

预料事当尔,此意至悽切。

况复身及之,生死吾安择。

自吾成童时,民劳得小息。

书生困帖括,懔若抱残缺。

人知王室尊,那计生事拙。

默窥朝野情,不醉常兀兀。

人以官为家,遂以官立国。

鄙夫竞濡沬,贤者或矫饰。

泥取古昔名,新理任汩没。

我与世同化,所学岂殊辙。

深悲来日难,匹夫与有责。

侧闻宪法立,迅疾万弩发。

亲贵集大柄,四海各休戚。

所持进化理,忽与初念别。

踯躅将安归,放情山水窟。

江南厌靡丽,度陇苦萧瑟。

风气递旋转,人心有南北。

奈何势所激,一发不两月。

心知人世改,愁到海水竭。

兵气郁不开,关河信四塞。

去官如脱囚,心死身则适。

改岁天气佳,浊酒容一呷。

晴风入寒沙,泉动冰滑滑。

占天有生意,望春犹恍惚。

谁与解烦忧,如石不可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