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诗问池堂春草梦,何如风雨对床诗。
三薰三沐事斯语,难弟难兄此一时。
为母静弹琴几曲,遣杯同举酒千卮。
苏公感寓多游宦,岂不临风尚尔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熹在汪端彦听雨轩中所感受到的春日景象与情感。首句“诗问池堂春草梦”,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诗歌赋予了询问池塘边春草梦境的能力,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氛围。接着,“何如风雨对床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与友人相对而坐,共吟诗篇的美好向往。
“三薰三沐事斯语”中的“三薰三沐”原指古代祭祀前的仪式,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言辞的郑重态度。“难弟难兄此一时”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将彼此的关系比喻为难能可贵的兄弟情谊。
“为母静弹琴几曲,遣杯同举酒千卮”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母亲面前弹琴饮酒的温馨场景,体现了孝道与友情的和谐交融。最后,“苏公感寓多游宦,岂不临风尚尔思”引用了苏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游宦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当前相聚时光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春日听雨轩中共享的温馨与美好,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沉思考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陈场老子读书处,金榜山前石室中。
人去石存犹昨日,莺啼花落几春风。
藏修洞口云空集,舒啸岩幽草自茸。
应喜斯文今不泯,紫阳秉笔纪前功。
亚雨欧风强自持,忽闻海陆已添师。
谁将汉帝三朝略,来续周王六月诗。
诚有先声而后实,但愁弱干不强枝。
横磨十万徒虚语,叹息胶民蹂躏时。
南塘旧是尚书宅,今作僧居水石清。
半夜月明禅定后,松风犹带管弦声。
南岩兜率境,形胜自天成。
崖雨楹前下,山云殿后生。
泉堪清病目,井可濯尘缨。
五级峰头立,何须步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