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池塘静于寺,俗事不到眼。
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疏散。
明公有高思,到此遂长返。
乘兴挈一壶,折荷以为盏。
入竹藤似蛇,侵墙水成藓。
幽鸟不识人,时来拂冠冕。
沿流路若穷,及行路犹远。
洞中已云夕,洞口天未晚。
自怜不羁者,写物心常简。
翻愁此兴多,引得嵇康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庙池塘景象,远离尘嚣,连马匹下榻也似置身于山中,给人以超然物外之感。诗中的“明公”有着高远的思想,在此地便决定长久停留。诗人借着兴致随手携带一壶酒,用荷叶作为酒盏,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悠闲情怀。
诗中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竹藤蜿蜒如蛇,水流侵墙长成苔藓,以及幽深处的鸟儿不识人间往事,只在时而至时拂过行人的帽子,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境。
“沿流路若穷”一句,则透露出诗人漫步于溪流之旁,虽路途似乎走到尽头,但行进中仍旧觉得路程尚远。最后,“洞中已云夕,洞口天未晚”两句,更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在不同空间的感知差异。
诗人的自我怜悯,以及对物质世界的简单写照,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胸怀。而“翻愁此兴多,引得嵇康懒”则是诗人通过这次游园的经历,触发了对古代隐逸之士嵇康的怀念,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不详
一作邺之。晚唐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才颖最佳。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千年尧舜心,心成身已殁。
始随苍梧云,不返苍龙阙。
宫女衣不香,黄金赐白发。
留此奉天下,所以无征伐。
至今汨罗水,不葬大夫骨。
出门行一步,形影便相失。
何况大堤上,骢马如箭疾。
夜夜如织妇,寻思待成匹。
郎只不在家,在家亦如出。
将金与卜人,谲道远行吉。
念郎缘底事,不具天与日。
心如山上虎,身若仓中鼠。
惆怅倚市门,无人与之语。
夜宴李将军,欲望心相许。
何曾听我言,贪谑邯郸女。
独上黄金台,凄凉泪如雨。
常言爱嵩山,别妾向东京。
朝来见人说,却知在石城。
未必菖蒲花,只向石城生。
自是使君眼,见物皆有情。
麋鹿同上山,莲藕同在泥。
莫学天上日,朝东暮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