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其三)

君气久已浩,君志复何求。

同声久绝和,一见忘百忧。

藜藿鄙膏粱,絺绤傲狐裘。

德辉下可览,安用翔九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您的气度早已宏大无比,您的志向又是什么呢?
长久以来,共鸣的声音已经消失,一见面就忘记了所有的忧虑。
您视粗茶淡饭为珍馐,对华丽衣物不屑一顾,穿着简朴的葛布衣裳。
您的美德光辉可见,无需在各地飞翔显耀,它本身就足够引人注目。

注释

君:您,指代某位有高尚品德的人。
气:气度,气质。
志:志向,抱负。
绝和:消失的共鸣,指失去呼应或共鸣的情况。
忘:忘记。
忧:忧虑,烦恼。
藜藿:粗劣的食物,比喻简朴生活。
膏粱:精美的食物,比喻奢华生活。
絺绤:葛布,古代的轻薄衣物。
狐裘:狐狸皮制成的袍子,象征华贵。
德辉:美德的光辉。
览:看见,欣赏。
翔九州:飞翔于九州,形容名声远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澄明的生活状态。开篇“君气久已浩,君志复何求”表达了诗人胸怀宽广,无所追求的豁达情怀。“同声久绝和,一见忘百忧”则写出了与同道中人相遇后的欣喜交加,所有烦恼皆被抹去。接下来的“藜藿鄙膏粱,絺绤傲狐裘”用对仗手法描摹了一种简朴而不失雅致的生活景象。“德辉下可览,安用翔九州”则展现了诗人内心之光照亮尘世,以及希望以自己的德行飞扬于九州之间的志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情操。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自在飞翔的情怀,颇有出世之思。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求茶戏丘公美

公美方自灵隐来,面上灰土衣尘埃。

自言夜借僧榻眠,白日买酒不惜钱。

半月等得头水茶,欲求善价先还家。

君不见边孝先,瞌睡昼多眠。

点茶追清兴,诚与真性便。

闻君结交素奇伟,朋友须求无逆意。

苟惠上品一斤来,庶全见利而思义。

形式: 古风

谷隐寺

挈巢江湖去,端为山水癖。

朅来谷隐游,契我赏心适。

寒江渺平楚,复岭转层壁。

谁与龙象筵,一扫狐兔迹。

綵云布楼台,迎日丽金碧。

堂高磬声邃,壑远松响激。

山光晚相照,空翠浓欲滴。

行当就墟市,幽栖买泉石。

日咏招隐诗,时过弥天释。

形式: 古风

谷隐饮中以采菱渡头风起策杖村西日斜为韵探得采头二字(其一)

东西南北人,志向各有在。

一言契所适,纠缠胡可解。

英英坐上客,声闻著寰海。

婆娑诸侯邦,未去亮天縡。

顾余寸有长,葑菲误见采。

山空佛宫冷,秉烛集飞盖。

笑歌触松风,出谷作天籁。

后夜风雨时,惟应鬼神会。

形式: 古风

谷隐饮中以采菱渡头风起策杖村西日斜为韵探得采头二字(其二)

山川纳商气,凛凛天地秋。

草木将玄黄,讵肯乌我头。蚤岁谬怀璧,轗?辙欲周。

富贵来无期,舍鞅息林丘。

复弃农圃业,为兹山水游。

来寻弥天释,软语忘百忧。

夜倾双玉壶,禅诙互相酬。

试浇磈磊胸,洗我千斛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