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茶戏丘公美

公美方自灵隐来,面上灰土衣尘埃。

自言夜借僧榻眠,白日买酒不惜钱。

半月等得头水茶,欲求善价先还家。

君不见边孝先,瞌睡昼多眠。

点茶追清兴,诚与真性便。

闻君结交素奇伟,朋友须求无逆意。

苟惠上品一斤来,庶全见利而思义。

形式: 古风

翻译

他刚从灵隐寺那边过来,脸上满是灰尘,衣裳也沾满了尘埃。
他自己说夜里借住僧房睡觉,白天买酒毫不吝啬花费。
他期待着半月后能喝到新采的第一茬茶,为了好价钱打算先把东西带回家。
你没听说边孝先吗?白天嗜睡如命。
他品茶追求清雅的乐趣,这确实符合他的真性情。
我听说你结交的朋友都非凡人,朋友之间应相互理解,不违背心意。
如果你能送来上等的一斤茶叶,那我就能在看到利益的同时不忘道义。

注释

自灵隐来:从灵隐寺来。
面上:脸上。
灰土:灰尘。
衣尘埃:衣裳上的尘埃。
自言:他自己说。
僧榻:僧房里的床铺。
不惜钱:毫不吝啬花钱。
头水茶:新采的第一茬茶。
边孝先:典故中的人物,形容嗜睡。
追清兴:追求清雅的乐趣。
朋友须求:朋友之间应。
逆意:违背心意。
苟惠:如果能给予。
庶全:或许能。
见利而思义:在看到利益时不忘道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方的朋友从灵隐寺回来,脸上带着尘土和灰尘,神情自如,讲述自己夜晚借宿僧室、白天大手大脚地买酒,无所谓钱。诗中还提到了等待头茶(指新茶)和急于回家换取好价钱的场景,同时也对比了一位名叫边孝先的人,似乎总是昏昏欲睡。这首诗通过方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一个不羁自由、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物形象。点茶这一细节,反映出主人公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与执着,同时也透露出他性格中的真诚和率直。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与丘公美的交往,强调了朋友之间的纯粹和无私。最后一句“苟惠上品一斤来,庶全见利而思义”则表达了一种对高品质茶叶的期待,以及在物质利益面前的道德考量。这不仅是对茶的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朋友关系中诚信与正义的重视。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谷隐寺

挈巢江湖去,端为山水癖。

朅来谷隐游,契我赏心适。

寒江渺平楚,复岭转层壁。

谁与龙象筵,一扫狐兔迹。

綵云布楼台,迎日丽金碧。

堂高磬声邃,壑远松响激。

山光晚相照,空翠浓欲滴。

行当就墟市,幽栖买泉石。

日咏招隐诗,时过弥天释。

形式: 古风

谷隐饮中以采菱渡头风起策杖村西日斜为韵探得采头二字(其一)

东西南北人,志向各有在。

一言契所适,纠缠胡可解。

英英坐上客,声闻著寰海。

婆娑诸侯邦,未去亮天縡。

顾余寸有长,葑菲误见采。

山空佛宫冷,秉烛集飞盖。

笑歌触松风,出谷作天籁。

后夜风雨时,惟应鬼神会。

形式: 古风

谷隐饮中以采菱渡头风起策杖村西日斜为韵探得采头二字(其二)

山川纳商气,凛凛天地秋。

草木将玄黄,讵肯乌我头。蚤岁谬怀璧,轗?辙欲周。

富贵来无期,舍鞅息林丘。

复弃农圃业,为兹山水游。

来寻弥天释,软语忘百忧。

夜倾双玉壶,禅诙互相酬。

试浇磈磊胸,洗我千斛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足亭张康节南亭也台数尺亭在其上

人生天地间,海中一浮沤。

欲求无厌心,无乃不胜求。

知足有真乐,不然多悔尤。

浅儒急名誉,夸人矜智谋。

语默偕蟪蛄,生死等蜉蝣。

不如知足者,澹然乐忘忧。

袖手阅万变,默坐观九州。

众舍吾独存,同波终异流。

君看至足处,无得亦无修。

万物固皆备,反照靡不周。

昧者彊务外,巧伪日向偷。

昔饥止愿饱,既饱思膳羞。

昔寒止愿温,既温思狐裘。

非徒漫自苦,动辄成赘疣。

相圃有足亭,可见好善优。

公孙皆秉哲,克念践先猷。

欲种岂弟德,求异恩泽侯。

秀岭耸苍玦,寒溪摇翠钩。

云传邓林雨,月送沧浪秋。

晓暝竹烟暗,午薰花气浮。

凉飔泛南荣,返照过东畴。

所遇皆可乐,觞咏友浮丘。

岂必朝玄圃,弭节夕瀛洲。

永怀树亭意,足焉此优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