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还读图,寿周叔平先生时年六十

游不尽名山,真如膑两足。

读不尽奇书,还如曤两目。

书中有味食不厌,非若布帛乃有幅。

金匮石室足私藏,深山古穴多遗牍。

我闻西河首垂教,仕优而学资深效。

又闻陶令性冲和,耕种之暇还高歌。

此道今人复谁见,濂溪有裔卓嵯峨。

先生之貌虽清癯,先生胸藏万卷书。

博观约取精决择,青瞳炯炯双明珠。

先时早入莲花幕,保障茧丝摅策略。

即今年老赴军门,人识奇才皆齰愕。

露布千言顷刻成,云章十幅纵横作。

勋名虽则不归身,功利实已及斯民。

出其馀力事吟咏,亦复俊逸兼清新。

深山大泽富包孕,探之不尽观无垠。

奔雷走云倏变化,奇峰怪石争嶙峋。

峻望巍巍重山岳,先生自视犹虚名。

不因耳顺废穷经,翻为心虚思秉烛。

自从仓帝造文字,继起作者日相续。

抽妍骋秘五十年,插架堆箱千万轴。

先生寿比书轴多,年年岁岁书堪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周叔平先生对书籍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周先生在学问与文学领域的深厚造诣。

首句“游不尽名山,真如膑两足”,以登山喻读书,表达了周先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如同游历名山,永无止境。接着,“读不尽奇书,还如曤两目”进一步强调了阅读的无尽性和深度,如同用眼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书中有味食不厌,非若布帛乃有幅”,通过对比书籍与布帛,突出了书籍内容的丰富和价值,强调了阅读的乐趣和重要性。接下来,“金匮石室足私藏,深山古穴多遗牍”描绘了周先生藏书之丰,以及他对古代文献的珍视。

“我闻西河首垂教,仕优而学资深效”、“又闻陶令性冲和,耕种之暇还高歌”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赞美周先生像西河先生那样重视教育,像陶渊明那样在耕作之余享受诗歌的快乐,体现了他生活的智慧和情趣。

“此道今人复谁见,濂溪有裔卓嵯峨”提到周先生的学问与濂溪先生(周敦颐)的传承关系,暗示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先生之貌虽清癯,先生胸藏万卷书”描绘了周先生的外在形象与内在丰富的知识库,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他的精神世界之丰富。

“博观约取精决择,青瞳炯炯双明珠”形容周先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够精准地选择有价值的内容,他的目光如同明亮的双珠,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先时早入莲花幕,保障茧丝摅策略”描述了周先生在年轻时就已经展现出卓越的才能,能够制定策略,保护他人。

“即今年老赴军门,人识奇才皆齰愕”反映了周先生即使在老年仍然活跃于社会,以其非凡的才能受到人们的惊讶与敬佩。

“露布千言顷刻成,云章十幅纵横作”赞扬了周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速度与才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作品。

“勋名虽则不归身,功利实已及斯民”指出周先生虽然可能没有获得显赫的名声,但他的贡献已经惠及民众。

“出其馀力事吟咏,亦复俊逸兼清新”表明周先生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在文学创作上也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清新之气。

“深山大泽富包孕,探之不尽观无垠”再次强调了周先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如同探索无尽的自然景观。

“奔雷走云倏变化,奇峰怪石争嶙峋”以自然景象的动态变化,象征周先生思想的活跃与创新。

“峻望巍巍重山岳,先生自视犹虚名”表达了周先生对自己成就的谦逊态度,即使面对崇高的荣誉,仍保持谦虚。

“不因耳顺废穷经,翻为心虚思秉烛”说明周先生即使在年老之时,也不放弃学习,反而更加珍惜时间,思考人生。

“自从仓帝造文字,继起作者日相续”回顾了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强调了周先生作为后世学者的责任和使命。

“抽妍骋秘五十年,插架堆箱千万轴”描绘了周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长期努力和成果积累。

“先生寿比书轴多,年年岁岁书堪读”最后以周先生的长寿与书籍的丰富,表达了对他一生致力于学问和文学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周叔平先生生活、学术、文学成就的描绘,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学者和作家的全面形象,以及他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社会的贡献。

收录诗词(11)

夏子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宁上人诗倒用宋吕先生韵为赠

僧诗禅月与杼山,居士高岑王孟李。

当时居士颇称诗,僧诗落落见者几。

宁公五十高才人,挥洒乌阑几百纸。

我一读之声琅琅,破除烦恼增欢喜。

有如河汉淡微云,亦如疏月梧桐洗。

我生为诗三十年,未知此事从何起。

君今已筑无缝塔,光明坚固无倾圮。

山头有石坡陀形,山下溪流成燕尾。

山中复有能诗人,不负溪流石齿齿。

人生不读宁公诗,读诗万卷皆徒耳。

形式: 古风

毗山次韵赠禅

毗山之高不一里,诸山拱揖称云耳。

登临自昔有遗文,元篇宋什芬牙齿。

我寻山翠入山门,门掩龙鳞并凤尾。

松耶竹耶个个奇,丹青台殿何曾圮。

中有老僧长醉眠,日高尚未披衣起。

饮我清泉三百钟,泉香冽冽尘襟洗。

示我新诗三百篇,筌蹄脱尽生禅喜。

左有琅函右有图,瑜糜光映澄心纸。

能诗能饮复能禅,齐贯而来今有几。

我今欲住此山中,为语仆夫戒行李。

形式: 古风

毗山赠宁白上人

山形如几案,古寺说三朝。

齐已因诗著,渊明仗酒招。

林疏无虎豹,村近有渔樵。

涌殿兼飞阁,年来像法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吴门竹枝词四首(其一)上巳

春阴百五罨秋千,细雨斜风已上天。

绿柳江村红杏店,行人破费酒家钱。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