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雨中书怀

剩雨残晴暴所长,客窗花气噀馀香。

每怀追逐云泉惯,无计遮拦岁月忙。

谁谓伐冰连戚里,年来尽室泛沅湘。

诏书行看椎门至,已觉眉间一点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题为《次韵雨中书怀》。诗人在雨中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剩雨残晴暴所长”描绘了雨后残阳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接着,“客窗花气噀馀香”一句,通过细腻的嗅觉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每怀追逐云泉惯,无计遮拦岁月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飞逝的无奈。他时常怀念那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但现实中的忙碌却让他难以实现这一愿望。这种矛盾的心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生活与现实困境之间冲突的深刻理解。

“谁谓伐冰连戚里,年来尽室泛沅湘”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当前处境的反思。这里“伐冰”可能指代某种艰难困苦的经历,“戚里”则可能是指家族或亲友,而“尽室泛沅湘”则是诗人想象自己与家人一同在沅水和湘江上泛舟的情景,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暗含着对当下处境的逃避。

最后,“诏书行看椎门至,已觉眉间一点黄”两句,揭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他似乎在等待着某种官方的命令或指示,而“眉间一点黄”则可能象征着即将来临的变故或挑战,预示着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内心挣扎与希望。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题化鹤轩

当年举网得双舄,想见胎仙风度幽。

朱顶顾吾今未识,长身意子是其流。

山家趣味无人共,王事经过作意游。

千里帝城何日去,不妨佳处且迟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题澹山岩

华屋张灯展画屏,当年纤手指岩扃。

宦游那料重湖隔,醉里空惊叠嶂青。

绣口词章人复见,笔华声价梦通灵。

诗成独立西风晚,满眼归心插羽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韵游浯溪

浯溪山水今无恙,浪士曾为烂熳游。

大字中兴馀断碣,小舟空此醉垂钩。

词源不减无双誉,人品当时第一流。

地坐摩挲增叹息,高标想见尚横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题南明山凌云阁

独上凌云百尺楼,栏干一曲一迟留。

丁丁樵斧空山里,泛泛渔舟古渡头。

蔽日绿阴鸣好鸟,际天芳草牧青牛。

回头城市分尘土,堪笑王孙取次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