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游浯溪

浯溪山水今无恙,浪士曾为烂熳游。

大字中兴馀断碣,小舟空此醉垂钩。

词源不减无双誉,人品当时第一流。

地坐摩挲增叹息,高标想见尚横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次韵游浯溪》。诗中描绘了诗人游览浯溪山水时的情景与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首句“浯溪山水今无恙”开篇即表达了对浯溪山水现状的关切与肯定,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接着“浪士曾为烂熳游”一句,通过追忆往昔的游历者,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浪漫色彩。

“大字中兴馀断碣,小舟空此醉垂钩”两句,将目光转向了浯溪的石碑与小舟,通过“大字”与“断碣”的对比,以及“小舟”与“醉垂钩”的情景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闲适,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词源不减无双誉,人品当时第一流”两句,转而赞美了浯溪的文采与人物风范,强调了其在文化上的独特地位和人物的高尚品质,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与人格魅力的推崇。

最后,“地坐摩挲增叹息,高标想见尚横秋”两句,以诗人的动作和情感收尾,通过“摩挲”与“叹息”,表达了对浯溪山水及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与惋惜之情,同时“高标想见尚横秋”一句,以秋天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永恒,深化了主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沉。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浯溪山水的美丽景色,还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回顾和对人物风范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历史文化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题南明山凌云阁

独上凌云百尺楼,栏干一曲一迟留。

丁丁樵斧空山里,泛泛渔舟古渡头。

蔽日绿阴鸣好鸟,际天芳草牧青牛。

回头城市分尘土,堪笑王孙取次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言怀

此身已觉此生浮,去作云山老比丘。

古寺闲门人莫问,寒绡蒙首涕慵收。

道林风月心能了,子美工夫志未酬。

为问太原王处士,一瓯春露可同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宿圣溪庄

家声十辈拥朱轮,更畜青牛解斗奔。

应念高楼闲舞袖,故凭山月洗吟魂。

助舂泉落量云谷,输税人归吠甑村。

被冷夜晴成好梦,马随香雾入修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韵拉空印游芙蓉

翰墨平生气吐霓,诗成先喜示筠溪。

山中见客应偏好,笔力知公不肯低。

夜寂据梧饥鼠出,岩空同听怪禽啼。

上方闻说非人世,更陟缘云第几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