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鼎所作的《得蜀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与关切之情。首句“云水关山恨渺茫”描绘了诗人面对遥远的距离和重重障碍时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接着,“尺书能慰九回肠”一句,巧妙地将书信比喻为慰藉心灵的尺量,表达了通过书信传递的温暖与安慰。
“剑南亲旧知安健,陕右兵民亦奋扬”两句,诗人关心的是四川(剑南)的亲人和朋友是否平安健康,以及陕西(陕右)的士兵和平民是否斗志昂扬。这种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契阔十年悲故国,飘零百指滞殊乡”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十年的离别,让诗人对故乡充满了悲情,而自己却漂泊在外,滞留异乡,无法归去。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何由结伴春风暖,也向襄阳下洛阳”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共度春日的美好时光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在温暖的春风中,与家人一同前往襄阳和洛阳,享受相聚的喜悦。这不仅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超越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更有对回归故土的强烈渴望。赵鼎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宋代文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