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闺思

管弦绣陌,灯火画桥,尘香旧时归路。

肠断萧娘,旧日风帘映朱户。莺能舞,花解语。

念后约、顿成轻负。缓雕辔、独自归来,凭栏情绪。

楚岫在何处。香梦悠悠,花月更谁主。

惆怅后期,空有鳞鸿寄纨素。枕前泪,窗外雨。

翠幕冷、夜凉虚度。未应信、此度相思,寸肠千缕。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翻译

丝竹声中穿过繁华街道,灯火照耀着画桥,昔日归途弥漫着尘土的香气。
心中悲痛,想起昔日那风帘后的红门,莺儿轻舞,花朵似乎会说话。
回忆起我们的约定,如今却轻易辜负。慢慢驱车,独自归来,倚着栏杆满是心绪。
那遥远的楚地山峦在哪里?梦境中的香气和美景,又由谁主宰。
遗憾的是,未来的相聚遥不可及,只能寄托于书信。枕头上的泪水,窗外的雨声。
绿色的帷幕下,夜晚的凉意虚度。不应相信,这次的相思之情,愁苦如千丝万缕。

注释

管弦:音乐。
绣陌:装饰华丽的街道。
尘香:带有尘土气息的香气。
肠断:极度悲伤。
萧娘:女子的美称。
鳞鸿:鱼雁,古代书信的代称。
纨素:洁白的细绢,常用来写信。
翠幕:绿色的帷幕。
虚度:白白度过。

鉴赏

这首《应天长·闺思》是宋代词人康与之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卷。开篇“管弦绣陌,灯火画桥”展现了繁华热闹的市井夜景,弦乐悠扬,华灯璀璨,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接着,“尘香旧时归路”暗示了女子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尘土中弥漫着旧时的回忆和期待。

“肠断萧娘,旧日风帘映朱户”描绘了女子内心的情感波澜,她忆起昔日情人离去时,风帘后的朱门显得格外寂寥。接下来的“莺能舞,花解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女子对春光中生机盎然景象的感慨,也寓言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失落。

“念后约、顿成轻负”流露出对未能履行约定的自责,而“缓雕辔、独自归来,凭栏情绪”则描绘了女子独自归来时的落寞与哀愁,倚栏远眺,满心愁绪。

下片转向对未来的想象,“楚岫在何处”表达了对远方的牵挂,而“香梦悠悠,花月更谁主”则感叹无人共享此刻的美景。最后,“惆怅后期,空有鳞鸿寄纨素”写出了女子只能寄托书信传递相思之情的无奈,而“翠幕冷、夜凉虚度”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寂寞。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闺中女子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意境凄美,充分展示了康与之的词作风格。

收录诗词(51)

康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 字:伯可
  • 号:顺庵
  • 籍贯:洛阳
  • 生卒年:1147

相关古诗词

杏花天.慈宁殿春晚出游

帝城柳色藏春絮。嫩绿满、游人归路。

残红剩蕊留春住。无奈霏微细雨。

南陌上、玉辔钿车,怅紫陌、青门日暮。

黄昏院落人归去。犹有流莺对语。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诉衷情令(其二)长安怀古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诉衷情令(其一)登郁孤台,与施德初同读坡诗作

郁孤台上立多时。烟晚暮云低。

山川城郭良是,回首昔人非。今古事,只堪悲。

此心知。一尊芳酒,慷慨悲歌,月堕人归。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卖花声(其一)闺思

蹙损远山眉。幽怨谁知。罗衾滴尽泪胭脂。

夜过春寒愁未起,门外鸦啼。惆怅阻佳期。

人在天涯。东风频动小桃枝。

正是销魂时候也,撩乱花飞。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