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嵊县至天台山行杂诗(其四)

山禽呼水禽,栖息多在户。

夏虫语秋虫,寒久何忽暑。

川原既相间,凉燠各有主。

车马喧寂中,劳劳自尔汝。

征衣冒荆棘,客饭杂尘土。

曰发斑竹山,言寻白蘋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山禽呼水禽,栖息多在户”以鸟鸣起兴,形象地展现了山林与水域间的和谐共生,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唤,引人入胜。接着,“夏虫语秋虫,寒久何忽暑”通过夏虫与秋虫的对话,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替,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川原既相间,凉燠各有主”则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季节变化的规律性,强调了自然界中每一种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而“车马喧寂中,劳劳自尔汝”则将视角转向人类社会,揭示了忙碌与宁静之间的对比,以及个体在社会大潮中的渺小与自我意识。

最后,“征衣冒荆棘,客饭杂尘土”描绘了旅行者的艰辛与不易,无论是身体上的疲惫还是心灵上的孤独,都通过这简短的描述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曰发斑竹山,言寻白蘋浦”则以具体的地点作为结束,既是对旅程的总结,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百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天台赤城歌寄孙大

赤城黄海天下奇,我昔探奇入云海。

天台山高一万丈,结雾蒙云住仙宰。

奔车覆舟何不闲,数载岂复窥青山。

丈夫事业百无就,筋力苦瘁登临间。

山中之人薜萝绕,尘面看山亦徒扰。

奔猿立鹤噪岂休,笑我饥驱发蓬葆。

黄尘入骨体不轻,手扶赤藤上赤京。

崖穷壑转忽相失,侧耳已听鸣泉清。

尘寰下士禽子夏,五岳游期迫衰谢。

我留绿发不敢迟,急复料理居山资。

人生何为南北驰,忧患亦苦无穷时。

岩栖谷汲谁赏心,素抱幸有雍门琴。

不然云山苍苍万条路,更挂飞瓢觅君去。

吟肩拍处我欲狂,君亦寻君遂初赋。

形式: 古风

瓯江阻雨夜起望江心寺作

海潮初入雨纵横,帆落东瓯九斗城。

夜半题诗亦何意,荒鸡声里酹先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清明后一日与孙大携酒饮王七秀才廷俞南圃归过县门忆亡友林嗣基作

劳劳身计本无涯,生倘多愁死亦佳。

阅世短于欹枕梦,招魂长入酒人怀。

琴书风卷知谁在,花月尊空与愿乖。

欲把闲踪比飞絮,年年开落县南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夜行宿迁道中

荒原真厌马行迟,不定阴晴四月时。

破涧怒雷分雨势,断厓高树表风枝。

无家已绝经年梦,有约先悬出世思。

他日故巢相忆处,好寻芳草寄卷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