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传大见寄

鸟鸣何嘤嘤,伐木久矣缺。

君子遗古风,故人心未绝。

贻我新诗章,问我间何阔。

置之衣袖中,三日诵不辍。

比以琼瑶花,要以金石节。

岂无蕙兰花,可以慰离别。

君怀多芳草,所思在离别。

惟有皎皎心,思君如明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答陈传大见寄》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真挚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鸟鸣何嘤嘤,伐木久矣缺”,以自然界的鸟鸣声和伐木的缺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引出诗人对友人长久未见的感慨。接着,“君子遗古风,故人心未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尚品格和深厚友情的赞美与怀念,即使时间流逝,这份情谊依旧未曾消减。

“贻我新诗章,问我间何阔”,诗人接收到友人寄来的诗作,感受到对方的关怀与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这一部分体现了友情的双向交流与温暖。

“置之衣袖中,三日诵不辍”描述了诗人珍藏友人诗作的情景,以及反复诵读的情态,表现了他对这份友谊的珍视与内心的感动。

“比以琼瑶花,要以金石节”运用比喻,将友情比作珍贵的琼瑶花和坚不可摧的金石,强调了友情的纯洁与永恒。

“岂无蕙兰花,可以慰离别”一句,诗人以蕙兰花为喻,表达即使没有直接的陪伴,但内心的情感如同花朵般美丽,能够慰藉离别的痛苦。

最后,“君怀多芳草,所思在离别”点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不仅仅局限于离别之时,而是时刻萦绕于心,如同生长在心中的芳草,永不凋零。

“惟有皎皎心,思君如明月”以明月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如同明亮而永恒的月光,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照亮彼此的心灵,表达了深厚且持久的友情。

综上所述,《答陈传大见寄》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真挚情感,以及友情的永恒与美好。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得曲院风荷赠别

露叶漾涟漪,风凉水院时。

翠轻愁欲断,珠圆不自持。

低昂随芰盖,翩翻卷钓丝。

盘折惊鱼游,规荡宿禽疑。

为语莲舟女,聊将赠别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琅琊亭

遥睇环滁秀,乃升琅琊亭。

吊古易为感,忧怀从此兴。

山川景如昔,草木递衰荣。

泠泠碧涧泻,冉冉凉飙生。

当户猿狖啼,出谷莺鸟鸣。

登临且酣笑,何用劳吾形。

企彼贤哲士,千载有余情。

形式: 古风

风雪图为巨上人题

苍茫云气昏,咫尺同万里。

白雪飞满空,柳絮应堪比。

豺虎亦敛迹,何为赤行子。

扁舟蓑笠者,岂不寒堕指。

独有林巾僧,禅定因初起。

焚香坐虚室,松窗时暂倚。

一瞬天地间,如在琼瑶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米南宫云山歌

古之画法不复见,六朝人物留遗谱。

后来山水出新意,二李三王差可睹。

洪谷之后有关仝,营丘浑雄独造古。

华原处士笔奇崛,余子纷纷何足数。

郭熙平远疑有神,北苑烂漫皆天真。

画院宣和众史集,俗笔姿媚非吾伦。

岂知南宫迥不群,一扫万古丹青尘。

神闲笔简意自足,窈窕青山行白云。

黄侯黄侯安得此,元气淋漓犹满纸。

晴窗拂拭对高秋,恍惚神游华山里。

生平画癖奈此何,为子试作云山歌。

珍藏什袭君须记,世间名画今无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