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山房十首(其四)

薄霭垂垂欲暮时,渐生霜气著征衣。

山深不见牛羊下,惟有樵人荷担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当薄雾低垂,天色即将近傍晚的时候,
渐渐地,寒霜开始附着在出征人的衣物上。

注释

薄霭:淡淡的云雾。
垂垂:缓缓下落的样子。
欲暮时:接近傍晚时分。
渐生:逐渐产生。
霜气:寒霜之气。
著:附着。
征衣:出征人的衣服。
山深:深山之中。
不见:看不见。
牛羊下:牛羊的身影。
樵人:砍柴的人。
荷担:背着担子。
归: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时分,天气转凉的山间景象。开篇“薄霭垂垂欲暮时”勾勒出日落前那淡淡的云彩和即将到来的夜幕,给人以一种时间即将过去的感觉。“渐生霜气著征衣”则写出了天气转凉,山间开始结霜,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示了一种孤寂与冷清的情感。

接着“山深不见牛羊下”一句,通过山深而牛羊不见的景象,表现了山区的寂静和深远。这里的“不见”,可能是因为山深难以到达,也可能是晚上动物回巢的缘故,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最后,“惟有樵夫荷担归”则具体描绘出樵夫在傍晚时分挑着担子归来的场景。这不仅展示了山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传达出一种劳作后的疲惫与宁静。这里的“惟有”,突出了樵夫是唯一可以看到的人物,强化了整体的寂寥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深山傍晚的静谧画卷,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宜兴山房十首(其三)

檐影亭亭日正中,莓苔不扫绝尘踪。

闭门相共蒲团坐,看读华严一卷终。

形式: 七言绝句

宜兴山房十首(其二)

斋罢鸡声转午天,地虚人寂境萧然。

两三衲子自来去,时取茶芽煮涧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宜兴山房十首(其一)

晓起炉烟一缕清,梵音缭绕槛轩行。

须臾日上松梢了,又听斋钟相应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茅山玉晨观和壁间韵

天风吹我上高峰,上到山头日未中。

便可高眠莫归去,人间易得鬓成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