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渑至洛循谷水行百馀里

已烦谷水远相送,更得嵩峰遥见迎。

水碧峰青看未足,却愁前到洛阳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已经感到谷水一路遥远地送行,更期待嵩山峰峦遥遥地迎接。
望着碧绿的河水和青翠的山峰还看不够,却又担心很快就要到达洛阳城。

注释

已:已经。
烦:感到。
谷水:谷水(古代河流名)。
远:遥远。
相送:送行。
更:更加。
得:能够。
嵩峰:嵩山的峰峦。
遥见:远远看见。
迎:迎接。
水碧:碧绿的河水。
峰青:青翠的山峰。
看未足:看不够。
却愁:却又担心。
前到:即将到达。
洛阳城:洛阳(古都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移动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地方的期待和担忧。"已烦谷水远相送"一句,透露出诗人离开一个地方时,那悠长的河流仿佛在为他送别。"更得嵩峰遥见迎"则表现了诗人向着新的目的地前进时,对那座远处的崇山峻岭感到欣喜,似乎山峰也在欢迎他的到来。

接下来的两句"水碧峰青看未足,却愁前到洛阳城",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转换。尽管眼前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但诗人心中却充满对即将到达的洛阳城的忧虑。这里的"愁"字,表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不仅仅是对美景的欣赏,还有对旅途终点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动人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示了诗人在旅行中的真实感受。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大自然与个人情怀之间微妙联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自题写真

黄面霜须细瘦身,从来未识漫相亲。

居然不可市朝住,骨相天生林野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观孙儿戏感怀

我昔垂髫今白头,中间万事水东流。

此心争得还如是,戏走阶前不识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观江上人壁许道宁画寒林

昔曾驱瘦马,冲雪过荥阳。

不悟当时景,萧然在此堂。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过故洛阳城(其二)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蕖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