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庞国博年三十八自云欲弃官隐嵩山作吏隐庵于县寺俾光赋诗勉率塞命

懋德负长才,全牛不足剸。

才为百里宰,骥足殊未展。

齿发方盛彊,趣尚已高远。

结庵睋二室,志欲巢绝巘。

贤人心如云,无迹有舒卷。

不须惊俗目,卓荦乃求显。

既知吏可隐,何必遗轩冕。

形式: 古风

翻译

美德承载着卓越的才能,即使是完整的牛也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他的才华仅被任命为百里之官,骏马的才能还未得到充分展现。
年纪正值壮年,志向却已超然,追求高尚的境界。
他在山腰建起小屋,心志想要栖息在最高的峰顶。
贤人的胸怀如云般深广,没有固定的形态,时而舒展,时而凝聚。
无需在意世俗的眼光,他追求的是独特的显赫。
既然知道可以以官隐退,又何必执着于官位和冠冕?

注释

懋德:美德。
负:承载。
长才:卓越的才能。
全牛:完整的牛。
不足剸:无法满足。
百里宰:百里之官。
骥足:骏马的才能。
齿发:年纪。
方盛彊:正值壮年。
趣尚:志向。
绝巘:最高峰。
贤人心如云:贤人的胸怀深广。
无迹:没有固定形态。
舒卷:时而舒展时而凝聚。
卓荦:独特显赫。
求显:追求显赫。
吏可隐:可以隐退为官。
遗轩冕:执着于官位和冠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司马光对于官场的态度和个人志向。"懋德负长才,全牛不足剸"表明诗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才为百里宰,骥足殊未展"则是说尽管担任了小官,但才能却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

接下来的"齿发方盛彊,趣尚已高远"表达了诗人年轻有为,但志向却很远大。"结庵睋二室,志欲巢绝巘"显示出诗人想要隐居山林,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

"贤人心如云,无迹有舒卷"则是形容贤者的心境像云一样自由,不留痕迹,却能自在地舒展。"不须惊俗目,卓荦乃求显"意味着诗人认为无需在世人面前表现自己,只需要保持卓越便足以显示其能力。

最后的"既知吏可隐,何必遗轩冕"表达了诗人的心志,即既然知道作为一名小吏也可以隐居,那么为什么还要留恋于官场的荣耀呢?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淡然,以及对自然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光内心世界中的冲突与抉择,既有才华未被发挥的无奈,也有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答昌言求薯蓣苗

冬实散肥壤,春苗动新叶。

雅意非遗人,野情聊自惬。

何言好事者,求访来相叠。

会种十亩馀,坐取诗盈箧。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缑山引

王子吹笙去不还,当时旧物唯缑山。

山深树老藏遗庙,春月秋风空自闲。

轘辕左界连商雒,碧瓦朱栏露华薄。

经时掩户庭草深,永昼无人涧花落。

徘徊未下日将西,遥望嵩阳烟景微。

鹤驭飘飖向何许,林间空见白云飞。

形式: 古风

谢王道济惠古诗古石器

缑氏古城里,好古王道济。

作诗有古风,读书知古意。

朝来遣仆夫,遗我古石器。

结从天地初,生自一拳际。

工倕创规摹,般输施剞劂。

瀹茗北窗下,坐有羲皇思。

嗟予性迂鄙,龃龉居今世。

忝官污台省,曾无益时智。

退藏又濡滞,尚不离朝市。

阙地避烦暑,颇与营窟类。

诚非古人比,拜赐得无愧。

形式: 古风

谢兴宗惠草虫扇

吴僧画团扇,点缀成微虫。

秋毫宛皆具,独窃天地功。

细者及蛛蝥,大者才阜螽。

枯枝拥寒蜩,黄蕊粘飞蜂。

翾然得生意,上下相追从。

徒观飞动姿,莫睹笔墨踪。

儿曹取真物,细校无不同。

恐其遂跃去,亟取藏箱中。

乃知艺无小,意精神可通。

不与误图蝇,能惑紫髯翁。

子猷状蝉雀,藏宝传江东。

不知古何如,此画今为雄。

人墓木已拱,其徒颇能工。

旧法存百一,要足超凡庸。

友人幸为赐,物薄意何隆。

玩之不替手,爱重心无穷。

常如对君子,穆穆来清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