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僧

得皮得髓漫多门,实际圆融理自存。

谕意当时才一笑,还卿千日见三孙。

维持佛法元无事,建立家山尽有文。

占断乾坤今鼎足,会多哮吼慰传闻。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寄僧》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佛法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联“得皮得髓漫多门,实际圆融理自存”以“皮”与“髓”的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在众多学说与知识面前,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与核心,即“实际圆融”的道理自然存在于其中。这里强调了深入理解与把握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颔联“谕意当时才一笑,还卿千日见三孙”则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领悟。通过“一笑”和“千日见三孙”的对比,暗示了佛法的深奥与微妙,以及它能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与长远的智慧启迪。

颈联“维持佛法元无事,建立家山尽有文”进一步阐述了佛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维持佛法并非难事,而是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蕴含着佛法的教义;同时,佛法也如同文学一般,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使生活充满诗意。

尾联“占断乾坤今鼎足,会多哮吼慰传闻”以“占断乾坤”形容佛法的广大与深远,如同天地间的主宰。而“鼎足”则象征着佛法在世间的重要地位。最后,“会多哮吼慰传闻”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佛法能够安抚人心,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法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佛法智慧的赞美与推崇。语言生动,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是李之仪诗歌创作中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寄题吴思道横翠堂

红尘扰扰功名地,不碍诗人得趣幽。

何必千岩连万壑,能令六月似三秋。

茶瓯变乳随汤泛,香篆萦云尽日浮。

时觉东城添纸价,应知得句胜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简刘君秉

刘郎本是风尘外,画舸新从越上来。

闻说露芽如爪活,更多溪楮截肪开。

雪消鼎面声频涌,鹅转池心首屡回。

洗涤睡魔临二景,敢辞瓦砾换琼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八月十一日九月六日二十四日三梦过赵仲强家坐中人物笑语一一如平时因寄长句庶蒙藻思见酬因投一会面之慰也

忆陪金盏醉红颜,回首风光杳霭间。

老去未忘三级浪,近来频梦八重关。

云烟旧路到何日,灯火虚堂真似山。

只恐断魂收不得,更须佳句与招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水中登王德循月阁

龙宫海藏固闻誇,偶袭初凉泛客槎。

层槛迥高临落日,洞房无数尽浮家。

闾阎可想知何在,天水相连杳莫涯。

借我华严记残帙,欲将因地付袈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