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台四景(其三)盘古沟壑

水满平渠草满丘,土人知祀不知由。

闲将帝纪从头数,原在庖牺最上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首句“水满平渠草满丘”,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水满的渠道与茂盛的草地相映成趣,展现出大自然的丰饶与美丽。接着,“土人知祀不知由”一句,巧妙地引入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暗示着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可能有着某种对自然的崇拜或祭祀活动,这种活动虽已流传久远,但其起源却鲜为人知,引人深思。

后两句“闲将帝纪从头数,原在庖牺最上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闲将帝纪从头数”的动作,诗人似乎在追溯历史,寻找答案。这里的“帝纪”指的是古代帝王的纪年,而“庖牺”则是传说中的创世神,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始祖。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与文明起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先民智慧的敬仰之情。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更蕴含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邃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

马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芦台四景(其四)天妃池桥

一川宫柳绕雕栏,浓碧浮空迥接天。

借问生仙人去后,果曾亲到玉皇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紫府观(其一)

地控神仙府,山藏太乙坛。

云飘萝洞湿,月射玉炉寒。

瑶草青堪掇,石英秀可餐。

至人何处所,寂寞九还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紫府观(其二)

葛子宾仙去,犹存不死乡。

支缠馀鸟雀,栋宇自齐梁。

玉笈开龙藏,金箱贮虎床。

遥看炼砂处,真气尚微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淮上逢董浔阳太史归湖州赋此言别

金光罢草忆林庐,银汉仙槎忆客居。

淮海遥传秦太史,临邛争迓汉相如。

隔溪花柳邀文藻,近水云霞护简书。

明发湖南伤此别,沧江何处觅双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