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趣十二首(其五)

幽趣无人会,池塘又吐青。

云间万里客,竹下一门扃。

空翠侵书帙,飞花入草亭。

杖藜寻柏子,慢火待馀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幽深的乐趣无人能理解,池塘又开始泛出青色。
天空中的旅人行过万里,竹林小屋紧闭着门窗。
清新的翠绿渗透进书卷,飞舞的花瓣飘进草亭。
我拄着藜杖寻找柏子,慢慢燃起小火等待余香。

注释

幽趣:幽深的乐趣。
无人会:无人能理解。
池塘:水塘。
吐青:泛出青色。
云间:天空中。
万里客:远行的旅人。
竹下:竹林之下。
一门扃:门户紧闭。
空翠:清新的翠绿。
书帙:书卷。
飞花:飞舞的花瓣。
草亭:草木围绕的小亭子。
杖藜:拄着藜杖。
柏子:柏树籽,可能指禅修者食用。
慢火:小火慢煮。

鉴赏

这首宋诗《幽趣十二首(其五)》是郑刚中的作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深意的画面。首句“幽趣无人会”,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这份隐逸之趣,却无人能共享的心情。接着,“池塘又吐青”以池塘边新绿的生机,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

“云间万里客,竹下一门扃”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自己比作在云端游历的远行者,寓言式地表达内心的孤独与超然,而竹林小门紧闭,更显隐居生活的封闭与宁静。

“空翠侵书帙,飞花入草亭”通过“空翠”和“飞花”两个意象,描绘了自然之美侵入书卷和草亭的细节,展现了诗人读书时的闲适与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杖藜寻柏子,慢火待馀馨”则描绘了诗人手持藜杖,漫步寻找柏子(一种香料),悠闲地准备慢慢烧火,享受这份宁静与香气,流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隐居生活图景,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幽趣和淡泊名利的心境。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幽趣十二首(其四)

幽趣无人会,人应为我愁。

山深云易聚,市远酒难谋。

恃力貙惊鹿,争巢鹊避鸠。

老夫春睡美,蝴蝶是庄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幽趣十二首(其三)

幽趣无人会,须还我独亲。

开书风为揭,得睡懒相因。

雨后竹色净,月中梅意真。

北山小园景,莫怨未归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幽趣十二首(其二)

幽趣无人会,闲居趣自成。

孤舟横水静,宿鹭入烟明。

风絮低还起,苔钱断复生。

小门无客款,睡犬不闻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幽趣十二首(其一)

幽趣无人会,闲居我自知。

笋尖穿落叶,花蕊挂游丝。

寒在蜂来少,风斜燕不迟。

老夫无定力,破戒为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