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岑徵所作的《寄怀诗(其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离乡背井、孤独漂泊的境遇与内心深处的忧思。
首联“潇湘三载梦,千里不还乡”,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远离家乡,已在外漂泊三年之久,却仍未能回到故乡,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这里运用了“潇湘”这一富有诗意的地名,增添了画面的意境美。
颔联“八口将何托,孤舟更渺茫”,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在异乡,面对着家庭的八口人需要照顾,诗人感到无处安放,只能依靠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中漂泊,形象地表现了生活的艰难与无助。
颈联“秋空黄鹄少,天远白云长”,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寂寥的氛围。秋天的天空中黄鹄稀少,白云悠长,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写照,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尾联“去住怜同病,忧思不敢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共通,表达了对同样身处困境之人的同情。同时,也强调了自己对忧愁与思念的难以忘怀,体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离乡背井、孤独漂泊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