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沈。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芦苇叶尖夏日浓,邮亭暂歇洗尘埃。
往昔我曾作江南游子,今日初次心向关外。
思念台上风声急,玉娘湖畔月下沉。
清音虽近行者已远,孤城长夜唯闻捣衣砧声。

注释

芦叶:芦苇的叶子。
梢梢:尖尖的。
夏景:夏日景色。
深:浓郁。
邮亭:古代传递信件或邮件的场所。
暂欲:暂时想要。
洒尘襟:清洗心中的尘埃。
昔年:过去。
江南客:江南的旅人。
此日:今日。
关外心:对关外之地的情感。
思子台:怀念某人的地方。
风自急:风声急促。
玉娘湖:可能指有美丽女子的地方。
月应沈:月亮应该已经落下。
清声:清脆的声音。
行人去:行人离去。
一世:一生。
荒城:荒废的城市。
夜砧:夜晚的捣衣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和边塞孤寂的意境。开篇"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通过对芦苇密布夏日景色的描写,以及对邮亭稍作停留以洗去尘埃的情形,展现了行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昔年曾是江南客, 此日初为关外心",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心境,表达了从繁华的江南到边塞之地的心路变化。

第三句"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沈"中,思子台与玉娘湖成为诗人怀旧和情感寄托的地方。"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则描绘了夜晚行人远去的清晰脚步声,以及诗人在荒废的城中伴随着夜砧声过夜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深切的边塞之思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北楼

春物岂相干,人生只强欢。

花犹曾敛夕,酒竟不知寒。

异城东风湿,中华上象宽。

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可叹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圣女祠

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

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