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富池双泉寺三首(其二)

丹枫叶叶委江塘,旅况空馀古锦囊。

阙下有家劳梦寐,灯前无酒遣荒凉。

陈踪浮泛栖僧舍,往事消磨落客床。

世态自应酬酢懒,已拚双鬓受年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红枫树叶纷纷落在江边塘头,旅途中的我只剩下古色古香的书袋陪伴。
在京城的家中日夜牵挂着我,灯下没有酒,只能驱赶心中的孤寂与凄凉。
过去的足迹漂泊在僧人住的寺庙中,过去的经历消磨在异乡的床榻上。
面对世事变迁,我已经懒得应对,只愿任由岁月在两鬓留下痕迹。

注释

丹枫:红枫。
叶叶:片片。
委:落下。
江塘:江边的池塘。
旅况:旅途情况。
空馀:只剩。
古锦囊:古旧的书袋。
阙下:京城之下,指长安。
劳梦寐:日夜思念。
灯前:灯下。
遣:驱散。
荒凉:孤寂凄凉。
陈踪:过去的足迹。
浮泛:漂泊不定。
栖僧舍:住在僧人住所。
往事:过去的事情。
落客床:异乡的床铺。
世态:世间情势。
酬酢:应酬交往。
懒:懒得理会。
双鬓:两鬓。
受年光:承受岁月的流逝。

鉴赏

这首宋诗《寓富池双泉寺三首(其二)》是董嗣杲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江塘边飘零的丹枫,心中充满孤寂与怀乡之情。首句“丹枫叶叶委江塘”以秋日枫叶的凋零象征诗人的漂泊,景象凄美。第二句“旅况空馀古锦囊”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仅有的回忆寄托在古锦囊中。

第三句“阙下有家劳梦寐”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忘怀。第四句“灯前无酒遣荒凉”则通过无酒消愁的情境,渲染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第五、六句“陈踪浮泛栖僧舍,往事消磨落客床”描绘了诗人暂住僧舍,过往经历如梦般消逝,更增伤感。

最后两句“世态自应酬酢懒,已拚双鬓受年光”揭示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淡漠,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接受,流露出一种看破红尘的超然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682)

董嗣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寓富池双泉寺三首(其一)

蛰龙潜介入寒泓,极目沧江浪不生。

沙渡解舟人语众,淮山纵火烧风鸣。

身栖萧寺蓬窗久,雪压槃塘草店明。

莫说此为孤陋地,白云流水助吟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散水花

的皪繁英贴翠鞭,流波拂影自牵连。

柔条袅画粘琼靥,小叶抽春垒玉钿。

冷艳远疑冰剪处,秾华低灿月明天。

莫欺露卉云丛乱,暗引迷香采蝶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暑中访平山坦上人

遥遥殊积入山心,勇涉湖西且解襟。

当暑行松探古迹,追凉踏藓入晴林。

信知净境无三伏,犹幸悭囊有几金。

白酒青衣随所遇,此来祗为此僧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暑中客怀

飘蓬于此趣何迂,破却牢愁是酒壶。

世上利名休羡有,胸中丘壑不应无。

秋侵客鬓从添白,春满侯门亦谩朱。

无地追凉身坐甑,藕花多处忆西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