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其二)

不作西京童子郎,时人已自识黄香。

还家更诵五千卷,十八重来诣太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虞童子的七岁孩童,他能背诵五千卷书籍,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朝廷的使者听说后,特地将他带到京城,希望他能在新的考试制度下展示才华。然而,由于某种原因,这次考试未能如愿进行。诗人通过这两首小诗,表达了对虞童子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期待。

第一首诗中,“不作西京童子郎,时人已自识黄香。”这句话运用了典故,将虞童子与古代著名的孝子黄香相提并论,暗示了虞童子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色,还具有高尚的品德。接着,“还家更诵五千卷,十八重来诣太常。”则描述了虞童子回到家乡后继续勤奋学习,到了十八岁时再次来到京城,准备参加可能的考试或展示自己的学识。

第二首诗“标题: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其二)”进一步强调了虞童子的年龄与成就,以及朝廷对他才能的认可。通过“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这一句,展现了朝廷对他的重视,而“会更制不果试”则暗示了由于某种原因,虞童子未能在京城展示自己的才能,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虞童子才华的赞美和对他未能实现目标的惋惜,展现了对年轻才俊的欣赏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选拔的重视。

收录诗词(421)

韩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字:子苍
  • 号:牟阳
  •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 生卒年:1080~1135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希声馆中上元直宿

海上飞来百尺山,三呼万岁亦迎銮。

春连禁籞常年早,夜近清都特地寒。

不见星桥开铁锁,似闻雷鼓落铜丸。

起呵冻笔哦诗罢,月傍蓬莱汉阁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其一)

已对丹墀眼尚生,金茎晓露逼人清。

非关董相三篇切,自是重华四目明。

勇似风摧山岳势,罢如雷卷海波声。

曾叨应奉宫门外,老去空惊岁籥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其二)

马革包尸誓此生,岂知今日塞尘清。

强随举子论兵要,直为君王下诏明。

老将犹能贾馀勇,少年未分怯先声。

元戎十乘他时事,莫厌边亭夜报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其三)

漠漠春云晚自生,广寒宫里未为清。

花深曲水潺湲出,柳暗长廊胧?明。

月近频移鳷鹊影,庭空自乐鸟乌声。

此时欲寄王摩诘,字字烦君子细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