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杂诗

兔魄晦乃光,尺蠖屈乃伸。

众顺死之辖,诸逆生之门。

聋者目善视,瞽者耳善闻。

缺一得专一,用志斯不分。

困尔以疢痗,加之以艰辛。

谁悟天地意,无恩乃殊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病中杂诗》由清代诗人刘岩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兔魄晦乃光”,以月相变化为喻,暗示在困境或逆境中,往往能发现新的希望与光明。接着“尺蠖屈乃伸”进一步强调,看似柔弱的生物,在曲折中也能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引出逆境中成长的主题。

“众顺死之辖,诸逆生之门”两句,对比了顺境与逆境对人的影响,指出顺境可能使人沉溺,而逆境则能激发人的生命力和潜能。接下来的“聋者目善视,瞽者耳善闻”运用比喻,说明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可能会发展出不同于常人的感知能力,即在失去某些感官后,其他感官会变得更加敏锐。

“缺一得专一,用志斯不分”表达了在专注某一领域时,可以达到心无旁骛的状态,强调了专注力的重要性。随后“困尔以疢痗,加之以艰辛”则揭示了通过经历困难和痛苦,人能够获得成长和磨砺。

最后,“谁悟天地意,无恩乃殊恩”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认为在生命的历程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宇宙给予的独特恩赐,值得我们去珍惜和领悟。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成长的过程以及面对逆境时的态度,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

收录诗词(11)

刘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徐泰初(其一)

病中决归计,预以书报家。

妻儿怀征人,夜夜占灯花。

不望印悬肘,不希金满车。

妻愿见阿夫,儿愿见阿耶。

骨肉苟得完,长饥又何嗟。

宁知忽弃捐,旅魂栖天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挽徐泰初(其二)

忆与汝偕游,爰自白门始。

驱驴来幽燕,卧我空斋里。

阶前木叶声,秋雨打窗纸。

坐上无车公,饮酒不欢喜。

当时意气豪,尔我俱壮齿。

弹指廿馀年,蹉跎嗟我子。

余见子盛衰,余亦将老矣。

惆怅平生心,悲风飒然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挽徐泰初(其三)

造物使子穷,穷且至于死。

死且在道途,何为命如此。

孱孱浮薄躯,船木薄如纸。

潞水深复深,蛟鼍弄牙齿。

一榇波上轻,归去三千里。

篷窗夜哭声,如在枫林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天台万年藤杖歌

金庭洞天高冥冥,悬崖峭壁垂苍藤。

风饕雪啮雨淋沥,孕藏夔魍遭雷霆。

九峰一万八千丈,兜络石骨撑天青。

天台仙人挥玉斧,斫断一枝手中拄。

出洞入洞拨痴云,上山下山鞭馁虎。

我昨五岳恣游遨,扶持两脚欺猿猱。

东坡铁君已绣涩,少陵桃竹难坚牢。

可怜形质癯然瘦,经历千年始成就。

五百为春五百秋,应与大椿禀同厚。

只今九节八尺长,模状依稀老耆旧。

一生耻傍博山侯,伛偻省中笑灵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