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述善听泉图

山深断人迹,云白封樵径。

百丈响飞泉,风松静相应。

科头来几时,寂寂坐石磴。

恐是焦旷仙,无言独心证。

夕光岚雾霏,日色林壑暝。

岂为万虑空,兼以七弦定。

斋心灭众闻,幽耳满清听。

所以弃瓢翁,挂瓢则听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萨玉衡的《何述善听泉图》描绘了一幅山中隐逸的画面。首句“山深断人迹,云白封樵径”展现了深山之中人迹罕至,唯有白云缭绕的小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偏远的环境。接下来,“百丈响飞泉,风松静相应”描绘了泉水从百丈高处飞泻而下,与风中的松涛声相互应和,形成自然的和谐乐章。

诗人“科头来几时,寂寂坐石磴”,叙述自己静静地坐在石头台阶上,仿佛与世隔绝,时间仿佛停止。他想象自己可能是像古代隐士焦旷那样的人物,无需多言,内心就能深深体验到这份宁静。“夕光岚雾霏,日色林壑暝”描述了傍晚时分,山岚雾气弥漫,阳光透过树林投下昏暗的光影,增添了神秘感。

诗人通过“岂为万虑空,兼以七弦定”表达出,这样的环境能让人抛却尘世烦恼,借助音乐(七弦)来平息心灵。最后两句“斋心灭众闻,幽耳满清听”强调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以净化,耳朵只能听到最纯粹的清音。结尾“所以弃瓢翁,挂瓢则听莹”借弃瓢翁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然境界的向往,即挂起生活用品,专注于倾听这清泉之音,让心灵更加透明纯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听泉的意境,寓含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4)

萨玉衡(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同郭汾勷徐阔斋可庵游仙人洞

仙家在何处,洞口自长春。

钟乳悬危坐,岩梯绝暗尘。

桃花迷远目,草色醉行人。

徙倚夕阳晚,山村鸟语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雨后望西山

雨余山似黛,纵目豁幽情。

天半云犹渍,峰坳翠已清。

裁诗劳想像,读画倍分明。

还拟延朝爽,飘然襟袖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登落雁山

倚杖趋危磴,扪萝上翠微。

水穿山腹出,云拥石门归。

日落松杉瘦,年荒鹿豕肥。

郢南天一角,零落雁孤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短句示张澹余

作诗如啖蔗,节节耐咀嚼。

著味在咸酸,太过反作恶。

希音越以长,太璞完不凿。

善听非耳争,善观非目索。

笑彼支遁愚,骑折阶前鹤。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