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眼儿媚·旅情》由明末清初的诗人曹溶所作,描绘了旅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旅途中的孤寂景象。
首句“衣锦军中恨如麻”,以“衣锦”二字开篇,暗示了主人公曾经的荣耀与辉煌,而“恨如麻”则表达了在军旅生涯中积累的诸多遗憾与痛苦,形成鲜明对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美酒近难赊”一句,点出了旅途中难以寻觅慰藉之物的无奈,美酒作为古代文人骚客常用的抒情媒介,在这里却成了无法触及的奢望,进一步加深了孤独与失落的情绪。
“春衫湿透,唐家司马,不为琵琶”三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旅途中遭遇的风雨与困顿,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这里的“唐家司马”可能暗指一种身份或地位的象征,而“不为琵琶”则表明即使身处困境,也难以找到心灵的寄托。
“抱琴却到谁行宿”一句,将画面转向夜晚,主人公怀抱琴瑟,寻找栖息之所,但无人相伴,更显孤独。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也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渴望与孤独。
“山影绿窗纱”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山影投射在绿色的窗纱上,既增添了景致的美感,也映照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寂寞与沉思。
“夜长天倦,数声檐铁,瘦尽梅花”四句,通过夜的漫长、天的疲惫、檐铁的滴答声和梅花的凋零,构成了一幅深沉而哀婉的画面。夜的长与天的倦,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旅途的劳顿;檐铁的滴答声,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外化;而“瘦尽梅花”则寓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以及主人公心境的衰败与失落。
整体而言,《眼儿媚·旅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复杂情绪,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是一首充满深意的旅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