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叶台山太师二首(其一)赋得龙潭瀑布

造化开神秀,七闽领诸秘。

郁郁龙潭山,乃在青天际。

丹梯万馀仞,满目生淩厉。

传闻帝西顾,眷念在沴戾。

乃遣苍龙精,守此玉潭㵝。

龙也栖昆崙,始复发枯滞。

霏霏霢霂膏,濯濯清泠惠。

万灵一洒遍,帝心自兹慰。

龙乃复韬彩,归卧故山澨。

顿令观光人,矫首歌名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龙潭山的壮丽景色和龙潭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龙潭与人间的奇妙联系。诗人伍瑞隆以“寿叶台山太师二首(其一)赋得龙潭瀑布”为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合在一起。

诗中首先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秀丽,将龙潭山视为七闽地区诸多神秘之地的代表,隐喻其深邃与奥秘。接着,诗人描绘了龙潭山的巍峨与瀑布的气势,用“丹梯万馀仞”形容山的高度,用“满目生淩厉”描绘瀑布的震撼力,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自然之美。

随后,诗人通过“传闻帝西顾,眷念在沴戾”这一句,引入神话色彩,讲述皇帝对龙潭的眷恋与关注,暗示龙潭具有特殊的意义。紧接着,诗人描述了龙潭守护者——苍龙精的存在,以及它与龙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神话元素。

诗中提到苍龙精为龙潭带来雨水,滋润万物,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通过“万灵一洒遍,帝心自兹慰”这一句,诗人表达了龙潭对人间福祉的贡献,以及它对皇帝心灵的慰藉,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

最后,诗人通过“龙乃复韬彩,归卧故山澨”描绘了龙回归山林的宁静生活,以及“顿令观光人,矫首歌名世”表达了龙潭瀑布对游客的吸引,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观的壮丽,还蕴含了对和谐共生、人与自然之间深厚情感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收录诗词(463)

伍瑞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叶台山太师二首(其二)赋得鳌顶云峰

鸿濛昔未辟,未有补天手。

青山各混沌,流峙自相蹂。

女娲截巨鳌,戴以众山首。

是时九仙人,丹灶亦初守。

相随奠山岳,耸出万仞陡。

青天金芙蓉,翠彩分四走。

容容山上云,时作苍龙吼。

莽荡应风雷,洒润满林薮。

中有上仙人,云卧日渐久。

朅来游其巅,万灵在衿肘。

壮哉鳌戴功,天柱永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春夜

南风吹早春,燕语娇欲醉。

空堂坐来暮,清寂不忍睡。

初月如佳人,隐映出云际。

盈盈入窗户,娟娟映衣袂。

情人临夜弹,笑歌发清秘。

仰视青云飞,俯察春波逝。

放怀既有馀,好友惜未至。

此意谁能解,千秋漆园吏。

形式: 古风

春日病中(其一)

一病徂仲春,不识仲春事。

忽忽又清明,眩运尚未止。

病人愁夜长,一倍忆俦侣。

清晨漫力疾,侧耳驼山阯。

山中踏青人,几处哭声起。

借问哭者谁,新亡与旧死。

斯人去年时,拜墓曾及此。

那知不转盻,今复亦已矣。

人生信无常,变态不可纪。

使我病忽死,哭者亦复尔。

造化如婴孩,四大如疮痏。

所恃在荣名,少可足生理。

如何千秋身,仅博一叶纸。

形式: 古风

春日病中(其二)

为仙事总遥,作佛路仍滑。

无空无无空,非法非非法。

二者蹑飞尘,一语不得泄。

读尽两藏经,掩卷如钝铁。

堪叹释迦愚,又笑老君拙。

千言道不破,启口反未脱。

何如还聃文,且得谢口舌。

我生未法中,抗志梦圣哲。

幻身良不惜,随恐法身绝。

恢恢造化网,我体乃薄劣。

彩笔如春花,不救病冷热。

无乃小儿权,翻欲弄豪杰。

吾将断巨鳌,以补穹苍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