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叶台山太师二首(其二)赋得鳌顶云峰

鸿濛昔未辟,未有补天手。

青山各混沌,流峙自相蹂。

女娲截巨鳌,戴以众山首。

是时九仙人,丹灶亦初守。

相随奠山岳,耸出万仞陡。

青天金芙蓉,翠彩分四走。

容容山上云,时作苍龙吼。

莽荡应风雷,洒润满林薮。

中有上仙人,云卧日渐久。

朅来游其巅,万灵在衿肘。

壮哉鳌戴功,天柱永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神话传说中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女娲补天、鳌戴山岳的神奇故事。诗中运用了“鸿濛”、“混沌”、“九仙人”、“丹灶”、“万仞陡”、“青天金芙蓉”、“苍龙吼”等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

首句“鸿濛昔未辟,未有补天手”,开篇即以“鸿濛”这一宇宙混沌未开的状态起笔,引出女娲补天的故事背景,暗示了宇宙秩序的建立与维护。接着,“青山各混沌,流峙自相蹂”描绘了山川自然的原始状态,与后文女娲补天后的景象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类文明对自然秩序的影响。

“女娲截巨鳌,戴以众山首”一句,直接点明了女娲补天的行动,借助巨鳌之力,将群山重新排列,展现了女娲非凡的创造力和勇气。随后,“是时九仙人,丹灶亦初守”则引入了仙人的视角,暗示了修炼与守护的力量,为整个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相随奠山岳,耸出万仞陡”描述了仙人们共同参与补天工程的壮观场面,山岳耸立,气势磅礴。“青天金芙蓉,翠彩分四走”则以金黄色的云彩和翠绿的色彩,渲染出一片祥和而辉煌的天空景象,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容容山上云,时作苍龙吼”通过动态的描写,赋予云彩以生命,使其成为连接天地的桥梁,同时也借“苍龙吼”之声,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震撼力。“莽荡应风雷,洒润满林薮”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以及雨水滋润万物的场景,体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规律。

最后,“中有上仙人,云卧日渐久”以仙人云中长卧的形象,隐喻了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朅来游其巅,万灵在衿肘”则表达了对自由自在、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奇妙与深邃,也蕴含了对自然、生命、和谐共生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63)

伍瑞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夜

南风吹早春,燕语娇欲醉。

空堂坐来暮,清寂不忍睡。

初月如佳人,隐映出云际。

盈盈入窗户,娟娟映衣袂。

情人临夜弹,笑歌发清秘。

仰视青云飞,俯察春波逝。

放怀既有馀,好友惜未至。

此意谁能解,千秋漆园吏。

形式: 古风

春日病中(其一)

一病徂仲春,不识仲春事。

忽忽又清明,眩运尚未止。

病人愁夜长,一倍忆俦侣。

清晨漫力疾,侧耳驼山阯。

山中踏青人,几处哭声起。

借问哭者谁,新亡与旧死。

斯人去年时,拜墓曾及此。

那知不转盻,今复亦已矣。

人生信无常,变态不可纪。

使我病忽死,哭者亦复尔。

造化如婴孩,四大如疮痏。

所恃在荣名,少可足生理。

如何千秋身,仅博一叶纸。

形式: 古风

春日病中(其二)

为仙事总遥,作佛路仍滑。

无空无无空,非法非非法。

二者蹑飞尘,一语不得泄。

读尽两藏经,掩卷如钝铁。

堪叹释迦愚,又笑老君拙。

千言道不破,启口反未脱。

何如还聃文,且得谢口舌。

我生未法中,抗志梦圣哲。

幻身良不惜,随恐法身绝。

恢恢造化网,我体乃薄劣。

彩笔如春花,不救病冷热。

无乃小儿权,翻欲弄豪杰。

吾将断巨鳌,以补穹苍缺。

形式: 古风

春日病中(其三)

甲寅春夏交,一雨百二日。

我时在城市,蓑笠不能出。

自此阴阳乖,难复辨得失。

黑阴与赤旱,动或一两月。

今春气当和,霖雨乃复发。

惊蛰徂春分,霏洒殊未歇。

朝看园沼平,夕览春畦没。

草根亦已腐,况乃稻与秫。

或言此间雨,所系在风物。

宁知南北间,两者总若谲。

北风不解阴,毒烈变倏忽。

南风不解晴,满屋湿蒸郁。

天道何冥冥,下土太嵲兀。

五风十日雨,怀哉岂可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