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春朝贺

玉殿千官拜冕旒,紫衣京兆在前头。

四时盛德初临木,先日严寒已送牛。

气转苍龙当法驾,风回明庶动宸斿。

圣王和令思行庆,次第颁恩下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皇宫中春朝贺礼的盛大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的威仪与君主的仁政。首句“玉殿千官拜冕旒”,以“玉殿”点出皇宫的华美,千官齐集,皆着冕旒,彰显了朝臣的尊贵与恭敬。接着“紫衣京兆在前头”,紫衣为高官之服,京兆作为地方长官的代表,位于前列,体现了地方与中央的紧密联系。

“四时盛德初临木,先日严寒已送牛。”这两句运用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来象征君主的德政,春季来临,预示着新的开始与生机;而冬去春来,严寒退去,喻示着君主的仁政驱散了民众的困苦。这里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更迭与政治的清明相联系,表达了对君主德政的颂扬。

“气转苍龙当法驾,风回明庶动宸斿。”苍龙象征帝王,法驾指帝王出行的仪仗,这两句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壮观景象,苍龙引领,风回吹动着皇帝的旗帜,展现出帝王的威严与尊贵。同时,“明庶”指百姓,宸斿是皇帝的旗帜,此处以风动宸斿象征着君主的恩泽遍及四方,百姓得以感受到君主的关怀。

最后,“圣王和令思行庆,次第颁恩下九州。”圣王指的是君主,和令即和谐的政令,行庆意味着施行恩典,君主希望将恩泽普及到天下的每一个角落。这句话表达了君主希望通过和谐的政令,施行恩惠,使天下百姓共享太平盛世的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朝贺礼的场景,不仅展现了皇家的庄严与君主的仁政,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与期盼。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再与庆成

日射宫花淑景柔,春风重醉殿东头。

嫚姗不厌倡优拙,宣劝亲承礼数稠。

天上露华恩湛湛,庭中和气鹿呦呦。

一声响节惊禽散,锦服中官进御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实录成赐燕礼部

北府书成奏尚方,南宫拜诏许传觞。

青春照坐宫花丽,瑞露浮樽法酒香。

邂逅鸾台修故事,遂令牛走被馀光。

浓恩恰似朝来雨,散作槐厅六月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腊日赐燕

绮筵错落映朱旗,百辟承恩燕赤墀。

荐蜡尚存周典礼,赐酺聊举汉官仪。

中厨次第催传䏑,列坐雍容各覆卮。

潦倒不惭书猎字,殷勤还赋伐檀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实录成蒙恩赐袭衣银币

双银烂烂出朱提,稠叠文缯五色丝。

天子不遗牛马走,侍臣还忝凤凰池。

青霄宠渥兼金重,白首遭逢补衮迟。

狼籍天香携满袖,春风湛露写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