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式之诗卷后

矫首天地间,凄其望终古。

前辈久零落,斯文日榛莽。

戴君天台秀,忽向南方来。

老气横九州,胸次何崔嵬。

藻□晚更奇,崩腾豁高趣。

疑是赤城霞,飘飖堕章句。

白首一孤剑,谁人荐子虚。

有时杯酒间,高论倾淮湖。

既有四海名,何惭万钟乐。

君看荣与贱,千载俱冥漠。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抬头仰望天地之间,长久地感到悲凉无尽。
前辈们早已凋零,文化日益衰败荒芜。
戴君如天台山的秀才,忽然从北方来到南方。
他的豪迈气概横贯九州,胸中情怀多么雄伟壮丽。
他的才华在晚年更加奇特,思想奔放,意境高远。
仿佛赤城山的晚霞,飘逸洒脱,诗篇如句句落下。
他虽年迈,却只有一柄孤剑,谁能推荐他像子虚那样的人才。
有时在饮酒谈笑间,他的高论能震撼淮河湖海。
他已有四海之名,不以万钟厚禄为耻。
你看,无论荣华还是卑贱,在千年之后都将归于沉寂。

注释

矫首:抬头。
凄其:悲凉。
零落:凋零。
斯文:文化。
榛莽:荒芜。
戴君:指代某人。
崔嵬:形容雄伟。
藻□:比喻才华。
赤城霞:赤城山的晚霞,象征才华。
子虚:虚构的人物,此处比喻有才华但未被发现的人。
淮湖:泛指广阔的水域。
荣与贱:荣华和卑贱。
冥漠:沉寂,无人知晓。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李贾的作品,名为《题式之诗卷后》。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怀古幽情和个人抱负的诗篇。

“矫首天地间,凄其望终古。”开篇即以宏大的视野和深远的眺望,展现了诗人面对历史长河时的情感。这里,“矫首”指的是昂首向上,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仰望天空的态度。“凄其望终古”则是说这种情怀和眺望是永恒不变的。

“前辈久零落,斯文日榛莽。”接下来,诗人提到前人的成就已经逐渐消散,而文学创作却在不断地发展。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现实文学繁荣的自豪。

“戴君天台秀,忽向南方来。”这里,“戴君”应指的是某位尊贵的人物,而“天台秀”则可能是指其高洁的品格或才华。诗人表达了对这位人物突然南来的惊讶和期待。

“老气横九州,胸次何崔嵬。”九州即指中国的九个历史区域,“老气”指的是年迈之人的气度,或是时间长河中积累下的沉稳气息。诗人自问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否如同这般广大而深邃。

“藻□晚更奇,崩腾豁高趣。”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藻□”可能是指某种植物,但在这里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独特之美。整体上,这两句传递出一种超越常规、追求高远情趣的情怀。

“疑是赤城霞,飘飖堕章句。”这里,“赤城霞”可能是一种景象或比喻,诗人用它来形容一种美好而又飘忽的东西。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对高洁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白首一孤剑,谁人荐子虚。”白发老翁手持孤独之剑,显然是诗人以自嘲的心态,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希望有人能理解和推荐自己的才华。

“有时杯酒间,高论倾淮湖。”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宴饮畅谈、志同道合的情景。诗人在与友人共饮之际,发表宏大议论,如同倾倒了那浩瀚如海的智慧。

“既有四海名,何惭万钟乐。”这里,“四海名”指的是诗人的声誉遍及四方,而“万钟乐”则是形容极度的快乐。诗人问自己既然已经拥有了远播的盛名,为何还要羞涩于表现自己的喜悦呢?

最后,“君看荣与贱,千载俱冥漠。”诗人呼唤读者观察荣枯与贵贱的变化,但这些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不清。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个人抱负的表达和现实感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

李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画杨妃扇

颇忆前身是谪仙,砚烦亲捧玉堂前。

如今再阅婵娟面,不觉人间五百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赠写神者(其二)

未信儒冠得误侬,排云消息梦魂中。

君王若唤丹青手,画我寒岩筑晚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赠写神者(其一)

弄墨调朱妙如神,底能瞥见写吾真。

丁宁骨骼从渠湾,自有书生一样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赠尽梅竹刘信可

刘兄胸次参元化,不发为文发为画。

心工入妙手通神,声名直与僧繇亚。

月宫拔得玉兔毫,缚成篆笔铦如刀。

纷然万有类形役,竹梅两品方清高。

打一撇,籊为寒筠洒为叶。

高低浓淡总相宜,不问风烟和雨雪。

再一扫,清作疏花瘦作枝。

向背斜阳俱造妙,任从篱落与垣池。

君不见刘梦梁画梅不画竹,一枕清风长不足。

又不见文与可画竹不画梅,千树江头空自开。

争如作者多精艺,庾岭渭川俱著意。

梦梁同姓表同文,却把信来更与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