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芭蕉

无端窗外,种惹深秋,不断雨声来。

更朝朝暮暮,一心未展,复一心开。

叶叶虽乾不落,更助竹风哀。

萧瑟谁能听,月下徘徊。

且喜抽花艳甚,似芙蓉千瓣,一夕惊雷。

有瀼瀼露滴,堪取入瑶杯。

成香牙、得霜方熟,与蒲桃、颗颗浸春醅。

绿天里、拼凄凉但,白玉山颓。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鉴赏

这首《潇潇雨·芭蕉》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以芭蕉为载体,描绘了深秋时节雨声不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哀婉的氛围。

首句“无端窗外,种惹深秋,不断雨声来”,以“无端”二字开头,表达了诗人对深秋季节突然降临的雨声的意外和无奈。接着,“更朝朝暮暮,一心未展,复一心开”,通过对比“未展”与“开”的心情,展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既有对雨声的烦躁,也有对雨后可能带来新景象的期待。

“叶叶虽乾不落,更助竹风哀”,描述了芭蕉叶在雨中虽已干枯却依然挺立,与竹子一起在风雨中哀鸣,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接下来,“萧瑟谁能听,月下徘徊”,诗人独自在月光下徘徊,倾听这萧瑟的雨声,表达了孤独与哀愁的情绪。

“且喜抽花艳甚,似芙蓉千瓣,一夕惊雷”,在雨后的寂静中,诗人惊喜地发现芭蕉抽出的新芽如同千瓣芙蓉,在雷声中绽放,这一转折带来了希望与生机的象征。最后,“有瀼瀼露滴,堪取入瑶杯。成香牙、得霜方熟,与蒲桃、颗颗浸春醅。绿天里、拼凄凉但,白玉山颓”,诗人借露珠、香牙、蒲桃等意象,表达了即使在凄凉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命的美好与希望,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深秋雨季中的独特韵味,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坚韧与希望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忆汉月

白碧红绯相向。春在瓶中娇养。

枝枝不必翠林旁,自有雨情烟状。

佳人金屋少,空艳世、有谁幽赏。

一根一叶已倾城,迎尔那辞兰桨。

形式: 词牌: 忆汉月

减字木兰花.新荷

荷钱好大。欲买鸳鸯三两个。未得团圆。

已有明珠颗颗悬。银塘渐暖。尚与浮萍离不远。

莫损新芽,食得鱼肥是落花。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念奴娇.荷叶

穿波初叶,似钱时、已有明珠无数。

红白难知那一种,解为佳人先吐。

白鹭东西,紫鸳南北,争戏田田处。

香罗全展,摘裁裙子应许。

记得西子湖边,冰蟾已上,犹唱菱歌去。

欲取丝丝缠玉臂,那管芙蓉无主。

斜倚冰盘,静摇风佩,谁戏莲心苦。

团圆须蚤,冷飙容易侵汝。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暗香.腊梅

北枝花后,又蜜脾点点,成葩如豆。

想是绿珠,抛向柔条被粘取。

分得黄檀色浅,吞还吐、微开香口。

向叶底、朝暮冲寒,攀得带冰溜。心幼。被春逗。

莫只管半含,似他红蔻。

露乾雪皱,馀气箱奁尚穿透。

愁绝灵娥在远,思寄去、百房能否。

峰酿罢、芳未淡,且浮腊酒。

形式: 词牌: 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