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金幼孜所作的《挽曾秬光荐》(其一),通过哀悼逝者曾秬光荐,表达了对科举失意、亲人离世的深切悲痛与无奈。
首句“力期科第继前人”,展现了一位青年学子为继承先辈遗志,努力追求科举功名的决心与抱负。然而,“岂料青云志莫伸”一句转折,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科举之路并未如愿以偿,志向未能实现。
“白日悲风来万里,故乡凶问及三春”描绘了主人公在得知亲人去世的消息时,内心涌起的无尽悲伤。白日里,悲凉的风仿佛从远方传来,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不幸;而此时正值三春时节,本应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却因亲人离世而变得凄凉。
“青山雨冷封黄壤,旧馆灯残掩素尘”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青山之上,细雨绵绵,黄土覆盖,象征着逝者的安息之地;而曾经热闹的旧馆,如今灯火已熄,尘埃覆盖,一切归于寂静,只剩下对往昔的回忆和对逝者的怀念。
最后,“可奈双亲成永诀,空馀涕泪洒衣巾”表达了诗人面对双亲离世的无法挽回的痛苦与绝望。在失去至亲之后,只能将泪水洒在衣襟上,寄托对亡灵的哀思与不舍。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科举失意与亲人离世的双重打击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悲苦,同时也体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