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王鏊所作的《题五同会诗后》。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相聚时光的怀念与感慨,以及对当前聚会场景的观察与思考。
首联“閒情未逐云归岫,佳会初逢日在奎”以自然景象起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对美好聚会的期待。云归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相聚的短暂,而“佳会初逢”的喜悦则在日升奎星时达到顶点,暗示了聚会的珍贵与难得。
颔联“但许兼谟居席末,还如无已在江西”则进一步揭示了聚会中的角色与地位。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参与其中的一员,并非核心人物,同时通过“无已”与“江西”两个词,巧妙地将自己置于次要位置,展现了其豁达与谦逊的品质。
颈联“乡邦自昔谁同会,人事从来苦不齐”转而探讨了聚会背后的人际关系与历史背景。诗人感叹过去乡邦间相聚的不易,以及人事变迁带来的聚散无常,体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深刻洞察。
尾联“南北故交风雨散,我来诗句若为题”则是对当前聚会的反思。南北故交的离散,如同风雨中的飘零,让人感到世事的无常。诗人在此以自己的诗句作为回应,既是对聚会的纪念,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相聚与人生变化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