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赋(其一)

一病忽两月,蓬头夏涉秋。

形羸心自壮,手弱笔仍遒。

昨夜灯如喜,今宵蝶莫愁。

问谁驱五疟,正与五穷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我突然病了两个月,从夏天进入了秋天。
身体瘦弱但内心依旧坚强,手虽无力但笔力依然强劲。
昨晚灯火仿佛带来了喜悦,今夜蝴蝶也不要再担忧。
询问谁能驱赶五种疟疾,我正与贫困的五个困境相抗衡。

注释

一病:生病。
忽:突然。
两月:两个月。
蓬头:形容头发散乱。
夏涉秋:从夏天到秋天。
形羸:身体瘦弱。
心自壮:内心坚强。
手弱:手无力。
笔仍遒:笔力仍然强劲。
昨夜:昨晚。
灯如喜:灯火带来喜悦。
今宵:今夜。
蝶莫愁:蝴蝶也不要忧虑。
问谁:询问何人。
驱五疟:驱赶五种疟疾。
五穷:贫困的五个困境。
谋:对抗,应对。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将领文天祥的作品,通过对比病中体验与健康时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一病忽两月,蓬头夏涉秋。" 这两句描绘了时间在疾病中的流逝,以及季节的更迭,从而反映出诗人因病所感受到的时光飞逝和身心的虚弱。

"形羸心自壮,手弱笔仍遒。" 诗人的身体虽然因为病痛而变得瘦弱,但他的心志依然坚定不移;尽管手臂无力,但握笔写作的动作依旧有力,这表明了诗人内在精神的力量。

"昨夜灯如喜,今宵蝶莫愁。" 这两句通过对比昨晚和今夜的心情变化,传达了一种从烦恼到平静的心理过程。昔日忧虑,如同灯火般明亮,而今夜则如同蝶舞一般无忧。

"问谁驱五疟,正与五穷谋。" 最后两句诗人自问,谁能消除心中的烦恼和困扰?并表达了他正在筹划如何解救国家的危难,这里的“五疟”比喻国之深疾,“五穷”则指国家多方面的困境。

整首诗通过对健康与病痛、强弱变化的描写,展现了文天祥在宋末动乱时期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形象,以及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责任。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又赋(其四)

骤雨知何处,一溪秋水生。

苦吟肩鹤瘦,多病耳蝉鸣。

隐几惟便睡,挑包正倦行。

山深明月夜,乞我半窗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又赋(其三)

病里心如故,闲中事更生。

睡猫随我懒,黠鼠向人鸣。

羽扇看棋坐,黄冠扶杖行。

灯前翻自喜,瘦得此诗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又赋(其二)

一病四十日,西风草木凉。

倚床腰见骨,览镜眼留眶。

倦策吟诗杖,频烧读易香。

夜深排果饵,乞巧大医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又赋

一番潮信过,时暂脱熬煎。

心似辘轳转,身如徽纆缠。

夜听饥鼠啸,昼看伏雌眠。

急雨千山动,应知为解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